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 4789.42-2016 - 自动发货,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 4789.42-2016'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 4789.42-2016 英文版 150 GB 4789.42-2016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 4789.42-2016 (GB4789.42-2016)
中文名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英文名称 Detection of norovirus in shellfish -- Conventional RT-PCR and real-time RT-PCR
行业 国家标准
中标分类 X09
字数估计 15,118
发布日期 2016-12-23
实施日期 2017-06-23
旧标准 (被替代) SN/T 1635-2005
标准依据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Notice No.17 of 2016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4789.42-2016 Detection of norovirus in shellfish--Conventional RT-PCR and real-time RT-PC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2016-12-23发布 2017-06-2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前言 本标准代替SN/T 1635-2005《贝类中诺沃克病毒检测方法 普通RT-PCR方法和实时荧光RT- PCR方法》。 本标准与SN/T 1635-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标准检测范围从“贝类”扩增为“食品”; ---修改“操作步骤”; ---增加“质量控制要求”,可参见附录C; ---删除“普通RT-PCR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诺如病毒检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诺如病毒(Norovirus)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贝类,生食蔬菜,胡萝卜、瓜、坚果等硬质表面食品,草莓、西红柿、葡萄等软质水果等 食品中诺如病毒核酸的检测。 2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2.1 实时荧光PCR仪。 2.2 冷冻离心机。 2.3 无菌刀片或等效均质器。 2.4 涡旋仪。 2.5 天平:感量为0.1g。 2.6 振荡器。 2.7 水浴锅。 2.8 离心机。 2.9 高压灭菌锅。 2.10 低温冰箱:-80℃。 2.11 微量移液器。 2.12 pH计或精密pH试纸。 2.13 网状过滤袋:400mL。 2.14 无菌棉拭子。 2.15 无菌贝类剥刀。 2.16 橡胶垫。 2.17 无菌剪刀。 2.18 无菌钳子。 2.19 无菌培养皿。 2.20 无RNase玻璃容器:见E.1.2。 2.21 无RNase离心管、无RNase移液器吸嘴、无RNase药匙、无RNasePCR薄壁管:见E.1.3。 3 试剂 除有特殊说明外,所有实验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无RNase超纯水:见E.2.1。 3.1 GⅠ、GⅡ基因型诺如病毒的引物、探针:见A.1。 3.2 过程控制病毒的引物、探针:见A.1。 3.3 过程控制病毒:制备见附录C。 3.4 外加扩增控制RNA:制备见附录D。 3.5 Tris/甘氨酸/牛肉膏(TGB E)缓冲液:见E.2.2。 3.6 5×PEG/NaCl溶液(500g/L聚乙二醇PEG8000,1.5mol/LNaCl):见E.2.3。 3.7 磷酸盐缓冲液(PBS):见E.2.4。 3.8 氯仿/正丁醇的混合液:见E.2.5。 3.9 蛋白酶K溶液:见E.2.6。 3.10 75%乙醇:见E.2.7。 3.11 Trizol试剂:见E.2.8。 4 检验程序 诺如病毒检验程序见图1。 图1 诺如病毒检验程序 5 操作步骤 5.1 病毒提取 注:样品处理一般应在4℃以下的环境中进行运输。实验室接到样品后应尽快进行检测,如果暂时不能检测应将 样品保存在-80℃冰箱中,试验前解冻。样品处理和PCR反应应在单独的工作区域或房间进行。每个样品可 设置2~3个平行处理。 5.1.1 软质水果和生食蔬菜 5.1.1.1 将25g软质水果或生食蔬菜切成约2.5cm×2.5cm×2.5cm的小块(如水果或蔬菜小于该体 积,可不切)。 5.1.1.2 将样品小块移至带有400mL网状过滤袋的样品袋,加入40mLTGB E溶液(软质水果样品, 需加入30UA.niger果胶酶,或1140UA.aculeatus果胶酶),加入10μL过程控制病毒。 5.1.1.3 室温,60次/min,振荡20min。酸性软质水果需在振荡过程中,每隔10min检测pH,如pH 低于9.0时,使用1mol/LNaOH调pH至9.5,每调整一次pH,延长振荡时间10min。 5.1.1.4 将振荡液转移至离心管,如体积较大,可使用2根离心管。10000r/min,4℃,离心30min。 取上清至干净试管或三角瓶,用1mol/LHCl调pH至7.0。 5.1.1.5 加入0.25倍体积5×PEG/NaCl溶液,使终溶液浓度为100g/LPEG,0.3mol/LNaCl。60s 摇匀,4℃,60次/min,振荡60min。10000r/min,4℃,离心30min,弃上清。10000r/min,4℃,离 心5min紧实沉淀,弃上清。 5.1.1.6 500μLPBS悬浮沉淀。如食品样品为生食蔬菜,可直接将悬浮液转移至干净试管,测定并记 录悬浮液毫升数,用于后续RNA提取。如食品样品为软质水果,将悬浮液转移至耐氯仿试管中。加入 500μL氯仿/丁醇混合液,涡旋混匀,室温静置5min。10000r/min,4℃,离心15min,将液相部分仔 细转移至干净试管,测定并记录悬浮液毫升数,用于后续RNA提取。 5.1.2 硬质表面食品 5.1.2.1 将无菌棉拭子使用PBS湿润后,用力擦拭食品表面(< 100cm2)。记录擦拭面积。将10μL 过程控制病毒添加至该棉拭子。 5.1.2.2 将棉拭子浸入含490μLPBS试管中,紧贴试管一侧挤压出液体。如此重复浸入和挤压3~4次, 确保挤压出最大量的病毒,测定并记录液体毫升数,用于后续RNA提取。硬质食品表面过于粗糙,可 能会损坏棉拭子,可使用多个棉拭子。 5.1.3 贝类 5.1.3.1 戴上防护手套,使用无菌贝类剥刀打开至少10个贝类。 5.1.3.2 使用无菌剪刀、手术钳或其他等效器具在胶垫上解剖出贝类软体组织中的消化腺,置于干净培 养皿中。收集2.0g。 5.1.3.3 使用无菌刀片或等效均质器将消化腺匀浆后,转移至离心管。加入10μL过程控制病毒。加 入2.0mL蛋白酶K溶液,混匀。 5.1.3.4 使用恒温摇床或等效装置,37℃,320次/min,振荡60min。 5.1.3.5 将试管放入水浴或等效装置,60℃,15min。室温,3000r/min,5min离心,将上清液转移至 干净试管,测定并记录上清液mL数,用于后续RNA提取。 5.2 病毒RNA提取和纯化 注:病毒RNA可手工提取和纯化,也可使用商品化病毒RNA提取纯化试剂盒。提取完成后,为延长RNA保存时 间可选择性加入RNase抑制剂。操作过程中应佩戴一次性橡胶或乳胶手套,并经常更换。提取出来的RNA立 即进行反应,或保存在4℃小于8h。如果长期储存建议-80℃保存。 5.2.1 病毒裂解 将病毒提取液加入离心管,加入病毒提取液等体积Trizol试剂,混匀,激烈振荡,室温放置5min,加入 0.2倍体积氯仿,涡旋剧烈混匀30s(不能过于强烈,以免产生乳化层,也可用手颠倒混匀),12000r/min,离 心5min,上层水相移入新离心管中,不能吸出中间层。 5.2.2 病毒RNA提取 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异丙醇,颠倒混匀,室温放置5min,12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倒置于 吸水纸上,沾干液体(不同样品须在吸水纸不同地方沾干)。 5.2.3 病毒RNA纯化 5.2.3.1 每次加入等体积75%乙醇,颠倒洗涤RNA沉淀2次。 5.2.3.2 于4℃,12000r/min,离心10min,小心弃上清,倒置于吸水纸上,沾干液体(不同样品须在吸 水纸不同地方沾干)。或小心倒去上清液,用微量加样器将其吸干,一份样本换用一个吸头,吸头不要碰 到有沉淀,室温干燥3min,不能过于干燥,以免RNA不溶。 5.2.3.3 加入16μL无RNase超纯水,轻轻混匀,溶解管壁上的RNA,2000r/min,离心5s,冰上保存 备用。 5.3 质量控制 5.3.1 空白对照 以无RNase超纯水作为空白对照(A反应孔)。 5.3.2 阴性对照 以不含有诺如病毒的贝类,提取RNA,作为阴性对照(B反应孔)。 5.3.3 阳性对照 以外加扩增控制RNA,作为阳性对照(J反应孔)。 5.3.4 过程控制病毒 5.3.4.1 以食品中过程控制病毒RNA的提取效率表示食品中诺如病毒RNA的提取效率,作为病毒提 取过程控制。 5.3.4.2 将过程控制病毒按5.2步骤提取和纯化RNA。可大量提取,分装为10μL过程控制病毒的 RNA量,-80℃保存,每次检测时取出使用。 5.3.4.3 将10μL过程控制病毒的RNA进行数次10倍梯度稀释(D~G反应孔),加入过程控制病毒 引物、探针,采用与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反应相同的反应条件确定未稀释和梯度稀释过程病毒 RNA的Ct值。 5.3.4.4 以未稀释和梯度稀释过程控制病毒RNA的浓度lg值为X 轴,以其Ct值为Y 轴,建立标准曲 线;标准曲线r2 应≥0.98。未稀释过程控制病毒RNA浓度为1,梯度稀释过程控制RNA浓度分别为 10-1、10-2、10-3等。 5.3.4.5 将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C反应孔),加入过程控制病毒引物、探针,采用诺如病毒实 时荧光RT-PCR反应相同的反应体系和参数,进行实时荧光RT-PCR反应,确定Ct值,代入标准曲线, 计算经过病毒提取等步骤后的过程控制病毒RNA浓度。 5.3.4.6 计算提取效率,提取效率=经病毒提取等步骤后的过程控制病毒 RNA 浓度×100%,即 (C反应孔)Ct值对应浓度×100%。 5.3.5 外加扩增控制 5.3.5.1 通过外加扩增控制RNA,计算扩增抑制指数,作为扩增控制。 5.3.5.2 外加扩增控制RNA分别加入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H反应孔)、10-1稀释的含过程 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I反应孔)、无RNase超纯水(J反应孔),加入GⅠ或GⅡ型引物探针,采用附 录C反应体系和参数,进行实时荧光RT-PCR反应,确定Ct值。 5.3.5.3 计算扩增抑制指数,抑制指数=(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外加扩增控制RNA)Ct值 -(无RNase超纯水+外加扩增控制RNA)Ct值,即抑制指数=(H反应孔)Ct值-(J反应孔)Ct值。 如抑制指数≥2.00,需比较10倍稀释食品样品的抑制指数,即抑制指数=(I反应孔)Ct值-(J反应孔) Ct值。 5.4 实时荧光RT-PCR 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和反应参数详见附录B。反应体系中各试剂的量可根据具体情况或不 同的反应总体积进行适当调整。可采用商业化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也可增加调整反应孔,实现 一次反应完成GⅠ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独立检测。将18.5μL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添加至反应 孔后,不同反应孔加入下述不同物质,检测GⅠ或GⅡ基因型诺如病毒。 A反应孔:空白对照,加入5μL无RNase超纯水+1.5μLGⅠ或GⅡ型引物探针; B反应孔:阴性对照,加入5μL阴性提取对照RNA+1.5μLGⅠ或GⅡ型引物探针; C反应孔:病毒提取过程控制1,加入5μL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1.5μL过程控制病毒 引物探针; D反应孔:病毒提取过程控制2,加入5μL过程控制病毒RNA+1.5μL过程控制病毒引物探针; E反应孔:病毒提取过程控制3,加入5μL10-1倍稀释过程控制病毒RNA+1.5μL过程控制病毒 引物探针; F反应孔:病毒提取过程控制4,加入5μL10-2倍稀释过程控制病毒RNA+1.5μL过程控制病毒 引物探针; G反应孔:病毒提取过程控制5,加入5μL10-3倍稀释过程控制病毒RNA+1.5μL过程控制病毒 引物探针; H反应孔:扩增控制1,加入5μL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1μL外加扩增控制 RNA+ 1.5μLGⅠ或GⅡ型引物探针; I反应孔:扩增控制2,加入5μL10-1倍稀释的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1μL外加扩增控 制 RNA+1.5μLGⅠ或GⅡ型引物探针; J反应孔:扩增控制3/阳性对照,加入5μL无RNase超纯水+1μL外加扩增控制 RNA+1.5μL GⅠ或GⅡ型引物探针; K反应孔:样品1,加入5μL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1.5μLGⅠ或GⅡ型引物探针; L反应孔:样品2,加入5μL10-1倍稀释的含过程控制病毒食品样品RNA+1.5μLGⅠ或GⅡ型 引物探针。 6 结果与报告 6.1 检测有效性判定 6.1.1 需满足以下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方有效:空白对照阴性(A反应孔);阴性对照阴性(B反应孔);阳 性对照(J反应孔)阳性。 6.1.2 过程控制(C~G反应孔)需满足:提取效率≥1%;如提取效率< 1%,需重新检测;但如提取效率 < 1%,检测结果为阳性,也可酌情判定为阳性。 6.1.3 扩增控制(H~J反应孔)需满足:抑制指数< 2.00;如抑制指数≥2.00,需比较10倍稀释食品样 品的抑制指数;如10倍稀释食品样品扩增的抑制指数< 2.00,则扩增有效,且需采用10倍稀释食品样 品RNA的Ct值作为结果;10倍稀释食品样品扩增的抑制指数也≥2.00时,扩增可能无效,需要重新检 测;但如抑制指数≥2.00,检测结果为阳性,也可酌情判定为阳性。 6.2 结果判定 待测样品的Ct值大于等于45时,判定为诺如病毒阴性;待测样品的Ct值小于等于38时,判定为 诺如病毒阳性;待测样品的Ct值大于38,小于45时,应重新检测;重新检测结果大于等于45时,判定 为诺如病毒阴性;小于等于38时,判定为诺如病毒阳性。 6.3 报告 根据检测结果,报告“检出诺如病毒基因”或“未检出诺如病毒基因”。 附 录 A 实时荧光RT-PCR引物和探针 GⅠ、GⅡ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引物和探针见表A.1。 表A.1 GⅠ、GⅡ型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引物和探针 病毒 名称 序列 扩增产物 长度/bp 序列位置 诺如 病毒 GⅠ QNIF4(上游引物):5’-CGCTGGATGCGNTTCCAT-3’; NVGG1p(探针):5’-FAM-TGG ACA GGA GAY CGC RAT CT- TAMRA-3’ 位于诺如病毒(GenBank登 录号 m87661)的 5291~ 5376 诺如 病毒 GⅡ QNIFs(探 针):5’-FAM-AGC ACG TGG GAG GGC GAT CG- TAMRA-3’ 位于Lordsdale病毒(GenBank 登录号x86557)的5012~ 5100 附 录 B 实时荧光RT-PCR的反应体系和参数 B.1 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见表B.1。 表B.1 实时荧光RT-PCR反应体系 名称 储存液浓度 终浓度 加样量/μL GⅠ GⅡ 过程控制病毒 RT-PCR缓冲溶液 5× 1× 5 5 5 MgSO4 25mmol/L 1mmol/L 1 1 1 dNTPs 10mmol/L 0.2mmol/L 0.5 0.5 0.5 正义引物 50μmol/L 1μmol/L 0.5 0.5 0.5 反义引物 50μmol/L 1μmol/L 0.5 0.5 0.5 逆转录酶 5U/μL 0.1U/μL 0.5 0.5 0.5 DNA聚合酶 5U/μL 0.1U/μL 0.5 0.5 0.5 探针 5μmol/L 0.1μmol/L 0.5 0.5 0.5 RNA模板 ― ― 5 5 5 水(无RNase) ― ― 11 11 11 总体积 ― ― 25 25 25 B.2 实时荧光RT-PCR反应参数见表B.2。 表B.2 实时荧光RT-PCR反应参数 步骤 温度和时间 循环数 RT 55°,1h 1 预热 95℃,5min 1 扩增 变性 95℃,15s 退火延伸 60℃,1min 65℃,1min 附 录 C 过程控制病毒培养及引物、探针 C.1 概要 本标准使用过程控制病毒进行过程控制,可使用门哥病毒或其他等效,不与诺如病毒交叉反应的病 毒。门哥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鼠病毒。门哥病毒株 MC0是一种重组病毒,与野生型门哥病毒 相比缺乏poly[C],是与野生型门哥病毒具有相似生长特性的无毒表型。门哥病毒株 MC0是一种转基 因生物,如果检测实验室不允许使用转基因生物,可以使用其他的过程控制病毒。也可使用商业化试剂 或试剂盒中的过程控制病毒。 C.2 培养试剂和仪器 C.2.1 HeLa细胞 L-谷氨酸和Earle’sBSS调为1.5g/L碳酸氢钠,0.1mmol/L非必需氨基酸,1.0mmol/L丙酮酸钠, 1×链霉素/青霉素液,100mL/L(生长)或20mL/L(维持)胎牛血清。 C.2.2 仪器 为确保细胞培养和病毒生长,需细胞培养所需的CO2 浓度可调培养箱,细菌培养耗材(例如培养 皿)等。 C.3 培养过程 门哥病毒培养在铺满80%~90%单层 HeLa(ATCC􀆿CCL-2TM)细胞中,置于50mL/LCO2 的气 氛中(开放培养箱)或不可调的气氛中(封闭培养箱),直至75%出现细胞病理效应。细胞培养器皿经过 一个冻融循环,将培养物3000r/min离心10min。将细胞培养物离心上清留存用于过程控制。 C.4 引物、探针 过程控制病毒(门哥病毒)实时荧光RT-PCR的引物、探针见表C.1。采用其他等效的过程控制病 毒,需对应调整引物探针。 表C.1 过程控制病毒(门哥病毒)实时荧光RT-PCR的引物、探针 病毒 名称 序列 扩增产物 长度/bp 序列位置 门哥 病毒 Mengo110(上游引物):5’-GCGGGTCCTGCCGAAAGT-3’ Mengo209(下游引物):5’-GAAGTA ACATATAGACAG ACG CACAC-3’ BNFQ-3’ 100 位于 门 哥 病 毒 缺 失 毒 株 MC0(详见附录D)的110~ 209;相当于门哥病毒非缺失 毒株 M(GenBank 登 录 号 122089)的序列110~270 附 录 D 外加扩增控制RNA制备1) D.1 概要 通过将目标DNA序列连接至合适的质粒载体上,目标序列位于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的下游序 列,从而表达出外部扩增控制 RNA。GⅠ型外部扩增 RNA 序列位于诺如病毒(GenBank登录号 m87661)的5291~5376。GⅡ型外部扩增RNA序列位于Lordsdale病毒(GenBank登录号x86557)的 5012~5100。 D.2 试剂和设备 D.2.1 限制性酶:用于连接及相关的缓冲液。 D.2.2 DNA纯化试剂。 D.2.3 体外RNA转录试剂(RNA聚合酶,NTPs,缓冲液等)。 D.2.4 RNase-freeDNase。 D.2.5 RNA纯化试剂。 D.2.6 DNA凝胶电泳试剂和设备。 D.2.7 培养箱:37℃。 D.3 质粒DNA连接 添加100ng~500ng纯化的目标DNA和质粒载体加入含有合适的限制酶和缓冲液的反应体系 中,限制酶和缓冲液的使用按照酶厂家推荐,并确保目标序列位于质粒中RNA聚合酶启动子序列的下 游。37℃培养120min。DNA纯化使用DNA纯化试剂纯化。使用凝胶电泳检查连接情况,比较连接 前与连接后目标DNA和质粒情况。 D.4 外加扩增控制RNA的表达 添加连接后的质粒至转化体系。该体系按照转化体系提供厂家建议配置。使用RNA纯化试剂纯 化RNA后,分装,-80℃储存,每次检测前取出备用。 1) 可使用等效的商业化检测试剂盒中的外加扩增控制RNA储备液,或者请生物公司代为制备。 附 录 E RNase的去除和无RNase溶液的配制 E.1 RNase的去除 E.1.1 配制溶液用的酒精、异丙醇等应采用未开封的新品。配制溶液所用的超纯水、玻璃容器、移液器 吸嘴、药匙等用具应无RNase。操作过程中应自始自终佩戴抛弃式橡胶或乳胶手套,并经常更换,以避 免将皮肤上的细菌、真菌及人体自身分泌的RNase染用具或带入溶液。 E.1.2 玻璃容器应在240℃烘烤4h以去除RNase。 E.1.3 离心管、移液器吸嘴、药匙等塑料用具应用无RNase超纯水室温浸泡过夜,然后灭菌,烘干;或直 接购买无RNase的相应用具。 E.2 无RNase溶液的配制 E.2.1 无RNase超纯水 E.2.1.1 成分 超纯水 100mL 焦碳酸二乙酯(DEPC) 50μL E.2.1.2 制法 室温过夜,121℃,15min灭菌,或直接购买无RNase超纯水。 E.2.2 Tris/甘氨酸/牛肉膏(TGB E)缓冲液 E.2.2.1 成分 甘氨酸 3.8g 牛肉膏 10g 无RNase超纯水 总体积1000mL E.2.2.2 制法 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将总体积调整至1000mL,如果有必要,25℃调节pH至7.3。高压灭菌。 E.2.3 5×PEG/氯化钠溶液(500g/LPEG8000,1.5mol/L氯化钠) E.2.3.1 成分 聚乙二醇(PEG)8000 500g 氯化钠 87g 无RNase超纯水 总体积1000mL E.2.3.2 制法 将固体物质溶解在450mL的水中,如必要可缓慢加热。用水将体积调整至1000mL,混匀。高压 灭菌后备用。 E.2.4 磷酸盐缓冲液(PBS) E.2.4.1 成分 氯化钠 8g 氯化钾 0.2g 磷酸氢二钠 1.15g 磷酸二氢钾 0.2g 无RNase超纯水 总体积1000mL E.2.4.2 制法 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