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 7128-2008'
标准编号 | GB 7128-2008 (GB7128-2008) | 中文名称 | 汽车空气制动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 英文名称 | [GB/T 7128-2008] Automotive air brake hose and hose assemblies | 行业 | 国家标准 | 中标分类 | G42 | 国际标准分类 | 43.040.40; 83.140.40 | 字数估计 | 12,126 | 发布日期 | 2008-09-18 | 实施日期 | 2009-09-01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 7128-1986 | 引用标准 | GB/T 1690-2006; GB/T 5563; GB/T 10125; GB/T 14905 | 采用标准 | SAE J1402-2005, NEQ | 起草单位 | 中车集团南京七四二五工厂 | 归口单位 | 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1) | 标准依据 |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16号(总第129号) | 提出机构 |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有增强层的弹性体软管及配上适宜的软管接头制造的空气制动软管组合件的最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气制动系统, 包括空气压力1MPa的可能存在拉伸和冲击的车架与轴、牵引车与挂车的软连接及其他没有防护的气压管线中使用的软管组合件。软管适用于温度范围-40℃~+100℃的环境要求(内部的或外部的)。 |
GB 7128-2008: 汽车空气制动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GB 7128-2008 英文名称: [GB/T 7128-2008] Automotive air brake hose and hose assemblie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7128-2008
代替GB 7128-1986
汽车空气制动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的6.1.2、6.1.3、6.1.4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SAEJ1402:2005《(R)汽车空气制动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本标准根据SAEJ1402:2005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
款和SAE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SAEJ1402:2005的主要差异:
---修改了规格6.3、11.5、12.5SP、12.5为6、12、13SP、13,并增加了规格15;
---修改第3章部分软管内、外径尺寸(表1);
---修改了第6章标识条款部分内容,并调到本标准最后第8章标志中;
---删除了1.1说明条将部分条款加入本标准前言中;
---删除了表1中英制规格。
本标准代替GB 7128-1986《汽车气压制动胶管》。
本标准与GB 7128-1986的主要区别是:
---本标准是修改采用SAEJ1402:2005,GB 7128-1986是参照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D2606-
1980,结构调整很大,性能参数和项目差别较大;
---软管内径规格由原标准的10、13改为5、6、8、10、11、12、13SP、13、15、16公称尺寸(1986版的
1.2;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软管结构,对A型、AⅠ型、AⅡ型进行了定义(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推荐使用的车辆安装最小弯曲半径(本版的第5章);
---删除了软管外观要求,验收规则条款(1986版的2.11和第4章);
---删除了包装运输、贮存要求(1986版的5.2、5.3、5.4、5.5和5.6),增加了组合件上标识要求
(本版的8.2)。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车集团南京七四二五工厂。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州天河胶管制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克俭、张英稳、陈润明、潘燕勤。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7128-1986。
汽车空气制动软管和软管组合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增强层的弹性体软管及配上适宜的软管接头制造的空气制动软管组合件的最低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空气制动系统,包括空气压力1MPa的可能存在拉伸和冲击的车架与轴、牵引
车与挂车的软连接及其他没有防护的气压管线中使用的软管组合件。软管适用于温度范围-40℃~
+100℃的环境要求(内部的或外部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90-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ISO 1817:2005,MOD)
GB/T 5563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静液压试验方法(GB/T 5563-2006,ISO 1402:
1994,IDT)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eqv ISO 9227:1990)
GB/T 14905 橡胶和塑料软管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GB/T 14905-1994,eqv ISO 8033:1991)
3 软管结构和尺寸
汽车空气制动软管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所有规格都列于表1中。
4 接头
4.1 永久接头
当软管装配永久接头时,软管组合件的软管部分应符合表1中A、AⅠ和AⅡ型软管的尺寸要求。
4.2 野外装配型接头
当软管装配野外装配型接头时,软管组合件的软管部分应符合表1中AⅠ和AⅡ型软管各种规格
的尺寸要求或应符合表1中A型软管10、12和13SP规格的尺寸要求。野外装配型接头与AⅠ和AⅡ
型软管使用的不同。
5 最小弯曲半径
6 性能
注1:所有承受除验证压力和长度变化试验以外的一或二个性能试验的试样都应在试验和分析完成后销毁。
注2:爆破强度和组合件拉伸强度试验是鉴定试验,并不意味着软管组合件能在那些条件下使用。
6.1 验收性能
6.1.1 管接头
管接头应符合本标准的所有部分。在装配到软管上以后,管接头或软管的最小内径不应小于表1
所示软管最小内径的66%。所有软管组合件在进行本标准中的任何其他试验之前应通过这一要求。
6.1.2 验证压力
在软管组合件中充入空气或氮气,压力为2MPa±0.1MPa,并浸入水中30s不应有泄漏。
6.1.3 最小爆破压力
最小爆破压力试验按GB/T 5563进行,当软管或软管组合件在承受6MPa水压时,不应有爆破、泄
漏或管接头分离现象。
6.1.4 组合件拉伸强度
取450mm长的软管组合件(包括接头)进行试验速率为25mm/min±2.5mm/min的纵向拉伸,
试验直到软管与接头分离或软管破坏。公称尺寸6mm及以下规格发生破坏时负荷不应小于1100N,
公称尺寸6mm以上的则不应小于1450N。
6.1.5 长度变化
长度变化试验应按GB/T 5563(伸长与收缩)进行,初始测量在0.1MPa压力下进行。软管或软管
组合件长度变化应在1.5MPa下测定,并且变化范围应在+5%~-7%之间。
6.1.6 粘合性能
粘合试验仅应在初始未老化的试样上进行。
6.1.6.1 纤维增强软管的粘合性能
粘合试验应按 GB/T 14905方法进行,软管内、外层与增强层之间的各层间粘合强度不小于
1.4kN/m。
6.1.6.2 钢丝增强软管的粘合性能
测试带有钢丝增强层的AⅠ型和AⅡ型软管外覆层粘合性能的要求和方法同6.1.6.1。取一段不
小于380mm长的软管,按下述要求测试内衬层的粘合性。
将表3规定规格的钢球置于软管内腔中。软管的一端连接真空源,另一端塞住。将软管基本处于
伸直状态下,施加17kPa绝对真空,保持5min。5min后仍保持真空状态下,将软管沿两个不同的方
向分别弯曲180°至表2中的最小弯曲半径。将软管弯曲回到基本伸直状态后,仍然在真空状态下,用钢
球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如钢球不能自由地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则表示内衬层与增强层分离,并判定
为不合格。
6.2 鉴定性能
对于本标准下的初始鉴定,所有验收性能、鉴定性能和弯曲试验要求都应满足。最低取样以及规定
的继续试验程序应按表4进行。
6.2.1 耐温性能
6.2.1.1 耐高温性能
将软管或软管组合件的软管部分在模型上弯曲,并在100℃±2℃老化箱内,经72h±2h老化后
伸直时,其内外都不应出现龟裂、炭化和碎裂。试验模型的半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纤维编织外覆层软
管的外表面由于目视检查不可行,可以免于检查龟裂项目。
完成该试验后,软管组合件应按照6.1.2验证压力进行试验。
6.2.1.2 耐低温性能
将软管和具有表2所示半径的模型置于空气循环箱内于-40℃±2℃下经70h±2h后,在此温
GB 7128-2008
度下将软管在模型上弯曲180°,软管内外都不应出现龟裂。在整个过程中。软管和模型应以非金属表
面支撑。弯曲应在3s到5s内完成。纤维编织外覆层软管的外表面由于目视检查不可行,可以免于检
查龟裂项目。
6.2.2 耐环境性能
6.2.2.1 耐油
按GB/T 1690-2006进行试验,从内衬层和外覆层制备的试样在100℃±2℃的ASTMIRM903
油中浸渍70h±2h,从中取出后,进行测量,体积膨胀不应超过100%。
6.2.2.2 耐水
将软管或软管组合件在表2所列最小弯曲半径的模型上弯曲并置于室温蒸馏水中调节168h±2h。
在浸渍过程中端部要完全密封。
试验完成后,对该软管组合件进行6.1.4的组合件拉伸强度试验。
6.2.2.3 臭氧
将软管组合件在表2所列最小弯曲半径的模型上弯曲,并置于臭氧试验箱内,在环境温度40℃±2℃
于标准大气条件下经70h±2h,箱内的气体由空气和臭氧组成,臭氧的分压为100mPa(每100百万份
空气有100份臭氧)。用7倍放大镜观察,软管不应有龟裂。该试验仅适用于弹性体外覆层的软管。
6.2.2.4 盐雾试验
按GB/T 10125进行试验。将软管组合件以与垂直方向成15°~30°角支撑或悬挂使之曝露在盐雾
中24h±1h。在此曝露后,接头除在标识压印和折皱变形部位的红锈可以接受外不应有金属锈蚀。白
色锈蚀产品可以接受。
在完成该试验后,该软管组合件应按6.1.3爆破强度进行试验。
7 挠曲试验
7.1 试样的制备
7.1.1 切割软管之前,沿软管的纵向(随着由于软管盘卷而形成的自然弯曲线)画一条(颜色明显不同
于软管外覆层的)线,见图1。
7.1.2 切割软管以制备自由软管长度如图2和表5所示的软管组合件试样。自由软管长度是成品软
管组合件上管接头之间露在外面的软管长度。
7.1.3 接头应按制造商的说明装配在软管上。
7.2 预调节
7.2.1 盐雾调节
每一根试样组合件首先进行如下调节,然后按7.2.2进行调节。
将软管组合件试样的端部塞住,按GB/T 10125盐雾试验方法,曝露于盐雾中24h±1h。
在完成盐雾调节后到根据7.2.2开始高温老化试验之前,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68h。
7.2.2 高温老化
将每一根软管组合件试样平直放置,于100℃±2℃的空气中老化70h±2h。在整个调节期间,
每根试样的软管内腔都应曝露于老化箱内的空气中。
用至少2h将软管组合件冷却至室温,但在完成高温老化后到根据7.3和7.4开始挠曲试验之前,
时间间隔不应超过168h。
7.3 试样在试验装置中的安装
在试样预调节之后,按图2和表5规定的方式将其安装在试验装置中。安装程序如下:
7.3.1 挠曲试验机的可动歧管在其行程的中心,使标志线位于顶部中心位置将接头“B”连接到可动歧
管(见图2)。
7.3.2 在接头“B”安装至可动歧管后,再将接头“A”连接至固定歧管,连接时不应施加任何扭曲,但应
允许其自然弯曲。
7.4 试验程序
7.4.1 概述
挠曲试样是通过从行程的中心位置移动接头“B”至距中心每一侧75mm(图2中A尺寸),即位置
“1”和位置“2”交替进行的。同时,施加循环空气压力,开60s,关60s。
7.4.2 挠曲/压力循环试验参数
7.4.2.1 总挠曲行程
150mm±1.5mm。
7.4.2.2 挠曲行程频率
1.7Hz±0.1Hz。
7.4.2.3 环境温度
26℃±6℃。
7.4.2.4 试样内压
1MPa±0.1MPa。空气压力应交替进行,全“开”60s±5s,全“关”60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