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18983-2017'
标准编号 | GB/T 18983-2017 (GB/T18983-2017) | 中文名称 | 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 英文名称 | Wire for quenched and tempered springs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H49 | 国际标准分类 | 77.140.65 | 字数估计 | 12,110 | 发布日期 | 2017-07-12 | 实施日期 | 2018-04-01 | 旧标准 (被替代) | GB/T 18983-2003 | 引用标准 | GB/T 222; GB/T 223.5; GB/T 223.11; GB/T 223.13; GB/T 223.19; GB/T 223.58; GB/T 223.59; GB/T 223.60; GB/T 223.68; GB/T 223.69; GB/T 224; GB/T 228.1; GB/T 232; GB/T 239.1; GB/T 239.2; GB/T 2103; GB/T 2976; GB/T 4336; GB/T 10561; GB/T 13298; GB/T 20123 | 采用标准 | ISO 8458-3-2002, NEQ | 起草单位 |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中兴盛达钢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奥赛钢线科技有限公司、宝钢集团南通线材制品有限公司、江苏神王集团钢缆有限公司、泰博制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TC 183) | 提出机构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淬火-回火弹簧钢丝(以下简称钢丝)的分类与代号、订货内容、直径、外形及允许偏差、制造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本标准适用于制造各种机械弹簧用碳素和低合金淬火一-回火圆形截面钢丝。 |
GB/T 18983-2017
Wire for quenched and tempered springs
ICS 77.140.65
H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18983-2003
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2017-07-12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8983-2003《油淬火-回火弹簧钢丝》。与GB/T 18983-2003相比,主要变化
如下: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4336、GB/T 13298、GB/T 20123、GB/T 20125”;
---在分类与代号中,增加了“超高强度”级别;
---修改了直径范围;
---化学成分中增加了新类别TDSiCr-B、TDSiCr-C和VDSiCrV的成分;
---修改了“表面脱碳允许最大深度”;
---“静态级、中疲劳级钢丝力学性能”中增加了TDSiCr-B、TDSiCr-C的力学性能指标;
---“高疲劳级钢丝力学性能”中增加了VDSiCrV的力学性能指标;
---修改了“表面缺陷允许最大深度”,增加了酸浸试验法的说明。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 8458-3:2002《机械弹簧钢丝 第3部分:油淬火-回火钢丝》编制,
与ISO 8458-3:2002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T/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中兴盛达钢业有限公司、
广州市奥赛钢线科技有限公司、宝钢集团南通线材制品有限公司、江苏神王集团钢缆有限公司、泰博制
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峰山、姜玲、张永波、邢献强、蔺秀艳、周建华、任翠英、王玲君、黄建明、
王文喜、张军、孟昭贤、张洪龙、崔同泉、张卫东、李长春、李照明、张晓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8983-2003。
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淬火-回火弹簧钢丝(以下简称钢丝)的分类与代号、订货内容、直径、外形及允许偏
差、制造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各种机械弹簧用碳素和低合金淬火-回火圆形截面钢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5 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11 钢铁及合金 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 223.1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
GB/T 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 223.5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量
GB/T 223.59 钢铁及合金 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6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 223.6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GB/T 223.69 钢铁及合金 碳含量的测定 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
GB/T 224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 228.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9.1 金属线材 第1部分:单向扭转试验方法
GB/T 239.2 金属线材 第2部分:双向扭转试验方法
GB/T 2103 钢丝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2976 金属线材缠绕试验方法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
GB/T 13298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20123 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GB/T 20125 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3 分类与代号
3.1 分类
3.1.1 钢丝按工作状态分为静态、中疲劳、高疲劳三类。
3.1.2 钢丝按供货抗拉强度分为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三级。
3.2 代号
钢丝的分类、代号和直径范围见表1。
3.3 标记示例
直径为3.0mm的VDSiCr级钢丝标记为:
VDSiCr-3.0-GB/T 18983。
表1 钢丝的分类、代号及直径范围
分 类 静态级 中疲劳级a 高疲劳级
抗拉强度
低强度
中强度
高强度
超高强度
FDC
FDCrV、FDSiMn
FDSiCr
TDC
TDSiMn
TDSiCr-B、TDSiCr-C
VDC
VDCrV
VDSiCr
VDSiCrV
直径范围 0.50mm~18.00mm 0.50mm~18.00mma 0.50mm~10.00mm
注1:静态级钢丝适用于一般用途弹簧,以FD表示。
注2:中疲劳级钢丝用于一般强度离合器弹簧、悬架弹簧等,以TD表示。
注3:高疲劳级钢丝适用于剧烈运动的场合,例如用于阀门弹簧,以VD表示。
a TDSiCr-B和TDSiCr-C直径范围为8.0mm~18.0mm。
4 订货内容
按本标准订货的合同或订单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本标准号;
b) 产品名称;
c) 牌号;
d) 产品规格及数量;
e) 交货形式及单件重量;
f) 阀门用钢丝应注明非金属夹杂物级别;
g) 特殊要求。
5 直径、外形及允许偏差
5.1 直径
5.1.1 钢丝直径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当需方对直径偏差有特殊要求时,应在合同中注明。
5.1.2 钢丝的不圆度不得大于公称直径公差之半。
5.2 外形
钢丝外形应规整,不得有影响使用的弯曲。
表2 钢丝直径及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公称直径
允许偏差,±
TD VD FD
公称直径
允许偏差,±
TD VD FD
0.50~0.80 0.010 0.015 >5.50~7.00 0.040
>0.80~1.00 0.015 0.020 >7.00~9.00 0.045
>1.00~1.80 0.020 0.025 >9.00~10.00 0.050
>1.80~2.80 0.025 0.030 >10.00~11.00 0.070 -
>2.80~4.00 0.030 >11.00~14.50 0.080 -
>4.00~5.50 0.035 >14.50~18.00 0.090 -
6 制造方法
钢丝由盘条经冷拉后进行淬火和回火制成。超高强度的VDSiCrV钢丝应经剥皮、探伤处理。
7 技术要求
7.1 化学成分
7.1.1 钢丝用钢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3的要求。国内常用钢材牌号参见表A.1。
7.1.2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并在合同中注明,可供应其他牌号的钢丝。
7.1.3 钢丝用盘条化学成分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222的有关规定。
表3 化学成分 %
代号 C Si Mn P S Cr V Ni Cua
FDC
TDC
VDC
0.60~0.75 0.17~0.37 0.90~1.20 ≤0.030 ≤0.030 ≤0.25 - ≤0.35 ≤0.25
FDCrV
TDCrV
VDCrV
0.46~0.54 0.17~0.37 0.50~0.80 ≤0.025 ≤0.020 0.80~1.10 0.10~0.20 ≤0.35 ≤0.25
FDSiMn
TDSiMn
0.56~0.64 1.50~2.00 0.70~1.00 ≤0.025 ≤0.020 - - ≤0.35 ≤0.25
FDSiCr
TDSiCr
VDSiCr
VDSiCrV 0.62~0.70 1.20~1.60 0.50~0.80 ≤0.025 ≤0.020 0.50~0.80 0.10~0.20 ≤0.035 ≤0.12
a TD级和VD级钢丝铜含量应小于0.12%。
7.2 表面脱碳
钢丝表面不得有全脱碳层,脱碳层允许深度不大于1.0%d,最大不超过0.15mm。
7.3 非金属夹杂物
钢丝应检验非金属夹杂物,其合格级别由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合同未注明时合格级别由供
方确定。
7.4 显微组织
钢丝的显微组织应为回火屈氏体。
7.5 力学性能
7.5.1 钢丝的抗拉强度和断面收缩率应符合表4、表5的规定。
表4 静态级、中疲劳级钢丝力学性能
直径范围/mm
抗拉强度Rm/MPa
断面收缩率
Za/%
FDC
TDC
FDCrV-A
TDCrV-A
FDSiMn
TDSiMn
FDSiCr
TDSiCr-B TDSiCr-C FD TD
0.50~0.80 1800~21001800~21001850~21002000~2250 - - -
>0.80~1.00 1800~20601780~20801850~21002000~2250 - - -
>1.00~1.30 1800~20101750~20101850~21002000~2250 - - 45 45
>1.30~1.40 1750~19501750~19901850~21002000~2250 - - 45 45
>1.40~1.60 1740~18901710~19501850~21002000~2250 - - 45 45
>1.60~2.00 1720~18901710~18901820~20002000~2250 - - 45 45
>2.00~2.50 1670~18201670~18301800~19501970~2140 - - 45 45
>2.50~2.70 1640~17901660~18201780~19301950~2120 - - 45 45
>2.70~3.00 1620~17701630~17801760~19101930~2100 - - 45 45
>3.00~3.20 1600~17501610~17601740~18901910~2080 - - 40 45
>3.20~3.50 1580~17301600~17501720~18701900~2060 - - 40 45
>3.50~4.00 1550~17001560~17101710~18601870~2030 - - 40 45
>4.00~4.20 1540~16901540~16901700~18501860~2020 - - 40 45
>4.20~4.50 1520~16701520~16701690~18401850~2000 - - 40 45
>4.50~4.70 1510~16601510~16601680~18301840~1990 - - 40 45
>4.70~5.00 1500~16501500~16501670~18201830~1980 - - 40 45
>5.00~5.60 1470~16201460~16101660~18101800~1950 - - 35 40
>5.60~6.00 1460~16101440~15901650~18001780~1930 - - 35 40
表4(续)
直径范围/mm
抗拉强度Rm/MPa
断面收缩率
Za/%
FDC
TDC
FDCrV-A
TDCrV-A
FDSiMn
TDSiMn
FDSiCr
TDSiCr-B TDSiCr-C FD TD
>6.00~6.50 1440~15901420~15701640~17901760~1910 - - 35 40
>6.50~7.00 1430~15801400~15501630~17801740~1890 - - 35 40
>7.00~8.00 1400~15501380~15301620~17701710~1860 - - 35 40
>8.00~9.00 1380~15301370~15201610~17601700~18501750~18501850~1950 30 35
>9.00~10.00 1360~15101350~15001600~17501660~18101750~18501850~1950 30 35
>10.00~12.00 1320~14701320~14701580~17301660~18101750~18501850~1950 30 35
>12.00~14.00 1280~14301300~14501560~17101620~17701750~18501850~1950 30 35
>14.00~15.00 1270~14201290~14401550~17001620~17701750~18501850~1950 30 35
>15.00~17.00 1250~14001270~14201540~16901580~17301750~18501850~1950 30 35
a FDSiMn和TDSiMn直径不大于5.00mm时,Z≥35%;直径大于5.00mm~14.00mm时,Z≥30%。
表5 高疲劳级钢丝力学性能
直径范围/mm
抗拉强度Rm/MPa
VDC VDCrV-A VDSiCr VDSiCrV
断面收缩率Z/%
0.50~0.80 1700~2000 1750~1950 2080~2230 2230~2380 -
>0.80~1.00 1700~1950 1730~1930 2080~2230 2230~2380 -
>1.00~1.30 1700~1900 1700~1900 2080~2230 2230~2380 45
>1.30~1.40 1700~1850 1680~1860 2080~2230 2210~2360 45
>1.40~1.60 1670~1820 1660~1860 2050~2180 2210~2360 45
>1.60~2.00 1650~1800 1640~1800 2010~2110 2160~2310 45
>2.00~2.50 1630~1780 1620~1770 1960~2060 2100~2250 45
>2.50~2.70 1610~1760 1610~1760 1940~2040 2060~2210 45
>2.70~3.00 1590~1740 1600~1750 1930~2030 2060~2210 45
>3.00~3.20 1570~1720 1580~1730 1920~2020 2060~2210 45
>3.20~3.50 1550~1700 1560~1710 1910~2010 2010~2160 45
>3.50~4.00 1530~1680 1540~1690 1890~1990 2010~2160 45
>4.00~4.20 1510~1660 1520~1670 1860~1960 1960~2110 45
>4.20~4.50 1510~1660 1520~1670 1860~1960 1960~2110 45
表5(续)
直径范围/mm
抗拉强度Rm/MPa
VDC VDCrV-A VDSiCr VDSiCrV
断面收缩率Z/%
>4.50~4.70 1490~1640 1500~1650 1830~1930 1960~2110 45
>4.70~5.00 1490~1640 1500~1650 1830~1930 1960~2110 45
>5.00~5.60 1470~1620 1480~1630 1800~1900 1910~2060 40
>5.60~6.00 1450~1600 1470~1620 1790~1890 1910~2060 40
>6.00~6.50 1420~1570 1440~1590 1760~1860 1910~2060 40
>6.50~7.00 1400~1550 1420~1570 1740~1840 1860~2010 40
>7.00~8.00 1370~1520 1410~1560 1710~1810 1860~2010 40
>8.00~9.00 1350~1500 1390~1540 1690~1790 1810~1960 35
>9.00~10.00 1340~1490 1370~1520 1670~1770 1810~1960 35
7.5.2 公称直径大于1.00mm的钢丝应测量断面收缩率。
7.5.3 经协议,钢丝也可采用其他抗拉强度控制范围。
7.5.4 一盘或一轴内钢丝抗拉强度允许的波动范围为:
a) VD级钢丝不应超过50MPa;
b) TD级钢丝不应超过60MPa;
c) FD级钢丝不应超过70MPa。
7.6 工艺性能
7.6.1 缠绕试验
缠绕试验要求如下:
a) 公称直径小于3.00mm 的钢丝应进行缠绕试验,试验后钢丝表面不得产生裂纹、断裂;
b) 钢丝在芯棒上缠绕至少4圈;
c) 芯棒直径等于钢丝直径。
7.6.2 扭转试验
扭转试验要求如下:
a) 公称直径为0.70mm~6.00mm的钢丝应进行扭转试验;
b) 试样标距长度为钢丝直径的100倍。经协议,允许采用其他标距长度;
c) 试验方法有两种:
1) 单向扭转试验即试样向一个方向扭转至少3次直到断裂,断口应平齐;
2) TD级和VD级钢丝也可选用双向扭转试验方法,并应满足表6要求。
表6 双向扭转试验要求
公称直径
mm
TDC VDC
右转圈数 左转圈数
TDCrV VDCrV
右转圈数 左转圈数
TDSiCr VDSiCr VDSiCrV
右转圈数 左转圈数
>0.70~1.00
>1.00~1.60
>1.60~2.50
>2.50~3.00
>3.00~3.50
>3.50~4.50
>4.50~5.60
>5.60~6.00
7.6.3 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要求如下:
a) 公称直径大于6.00mm的钢丝应进行弯曲试验;
b) 钢丝绕直径等于钢丝直径2倍的芯棒弯曲90°,试验后钢丝表面不得出现裂纹、断裂。
7.6.4 卷绕试验
根据需方要求,公称直径不大于0.70mm的钢丝可进行卷绕试验。
卷绕试验试样长约500mm,均匀地紧密缠绕在芯棒上。芯棒直径为钢丝公称直径的3倍~
3.5倍。将绕好的线圈从芯棒上取下后拉长,使其在松开后的长度达到线圈原始长度的约3倍。在此状
态下线圈螺距和圈径应均匀。
7.7 表面质量
7.7.1 钢丝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纹、折叠、结疤、连续麻面等缺陷;允许局部有轻微划伤、麻坑等类型
缺陷,但其深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表面缺陷允许的最大深度
钢丝直径d/mm FD TD VD
0.50~2.00 0.02mm 0.015mm 0.01mm
>2.00~6.00 1.0%d 0.8%d 0.5%d
>6.00~8.00 1.2%d 1.0%d 0.6%d
>8.00 0.10mm 0.08mm 0.06mm
7.7.2 采用酸浸法检查钢丝的表面质量,用于酸浸检查的试样不得存在加工应力。采用酸浸法,将消
除应力的冷样浸入煮沸的、工业浓盐酸与水体积比为1∶1的溶液中约200mm,在直径减少大约1%而
未发生点蚀的程度后终止酸浸,检查有无缺陷,必要时可使用10倍的放大镜检查。
7.8 探伤
超高强度钢丝应进行涡流探伤,探测深度及探伤标记数由供需双方协商。需方无特殊要求时,由供
方确定探测深度及标记数。其他强度级别的钢丝探伤,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7.9 特殊要求
根据需方要求,经供需双方协商,可提出其他特殊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
8 试验方法
钢丝的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和试验方法按表8规定执行。
表8 检验项目、取样数量和试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及部位 试验方法
1 直径及外形 每盘(轴) 千分尺、目视
2 化学成分 1个,盘条取样 GB/T 223
3 脱碳层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 GB/T 224
4 非金属夹杂物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盘条取样 GB/T 10561
5 显微组织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 GB/T 13298
6 抗拉强度 每批10%二端(至少2个) GB/T 228.1
7 断面收缩率 每批10%二端(至少2个) GB/T 228.1
8 缠绕 每批10%二端(至少2个) GB/T 2976
9 扭转 每批10%一端(至少1个) GB/T 239.1、GB/T 239.1和表6
10 弯曲 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