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36651-2018'
标准编号 | GB/T 36651-2018 (GB/T36651-2018) | 中文名称 | 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可信环境的生物特征识别身份鉴别协议框架 | 英文名称 |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 --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framework based on trusted environment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L80 | 国际标准分类 | 35.040 | 字数估计 | 26,296 | 发布日期 | 2018-10-10 | 实施日期 | 2019-05-01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36651-2018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Based on Trusted Environment fo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Identity Protocol Framework)
ICS 35.040
L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可信环境的生物特征
识别身份鉴别协议框架
2018-10-10发布
2019-05-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缩略语 3
5 协议框架 3
5.1 概述 3
5.2 注册 5
5.3 鉴别 5
5.4 注销 6
6 协议流程和规则 6
6.1 注册流程 6
6.2 鉴别流程 8
6.3 注销流程 9
7 协议接口 10
7.1 概述 10
7.2 生物特征识别密钥管理器接口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协议消息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协议消息相关数据结构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协议接口 19
参考文献 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京)
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民认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
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六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安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荆继武、刘丽敏、回春野、杨楠、钱文飞、李俊、陈星、辛知、傅大鹏、常新苗、程斌、
张屹、傅山、张永强、林冠辰、张鑫。
信息安全技术 基于可信环境的生物特征
识别身份鉴别协议框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可信环境的生物特征识别身份鉴别协议框架,包括协议框架、协议流程、协议规
则以及协议接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物特征识别身份鉴别服务的开发、测试和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25069-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信环境 trustedenvironment
用户设备上的安全区域,可保证加载到其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如可
信执行环境(TEE)、安全元件(SE)、可信密码模块(TCM)或其他具备安全边界的保护区域。
3.2
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
3.3
负责维护身份鉴别服务器鉴别用户时需要的相关信息(例如密钥)的实体。
3.4
用来标识生物特征识别密钥管理器,供身份鉴别服务器检索厂商公钥及生物特征识别密钥管理器
相关信息。
3.5
用户设备 userdevice
包含生物特征识别密钥管理器的计算设备。
3.6
依赖方 relyingparty
依赖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