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36987-2018'
标准编号 | GB/T 36987-2018 (GB/T36987-2018) | 中文名称 |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方法 | 英文名称 | Testing methods of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 performance for automobiles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R86 | 国际标准分类 | 43.180 | 字数估计 | 14,146 | 发布日期 | 2018-12-28 | 实施日期 | 2019-07-01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36987-2018
Testing methods of anti lock braking system(ABS) performance for automobiles
ICS 43.180
R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方法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的技术条件 2
5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的方法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采用 GPS技术路试检测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记录单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采用转鼓台检测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记录单 7
参考文献 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检测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济南新凌志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计量大学、成都成保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中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安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珠海市圣丰机动车辆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河
南省公安厅、长春信克自动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认通标检测技术研究院、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温
州青田振凯传动检测有限公司、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美生、唐向臣、陆艺、高建国、杨春生、罗发贵、曾亚光、罗文博、隋良红、
刘元鹏、仝晓平、敬天龙、吴勇、谭湘菭、王文滔、余新康、孔令全、王铭新、张遥远、余建峰、宋学青。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的技术条件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用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的检查与验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 21861-2014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汽车本身能主动避免或防御发生事故而采用和设置的技术配置、手段与措施。
3.2
制动过程中,能自动控制车辆车轮与路面之间滑移程度的系统。
3.3
制动驻车滑移率(基于距离) brakeparkingsliprate
制动距离(汽车从制动时刻起到车停止时所行进的距离)和车轮滚动距离之差与制动距离之比的百分数。
3.4
在实施制动后某一时刻的车速和轮速之差与车速之比的百分数。
3.5
平均滑移率(基于平均速度) theaveragesliprate
在实施制动后的某一时段内平均车速和平均轮速之差与平均车速之比的百分数。
3.6
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使汽车从0.8倍初速度迅速降至0.1倍初速度所经过距离的平均减
速度。
注1: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是基于制动距离的平均减速度;是汽车实施制动后降低行驶速度能力强弱的
量化指标,是表征汽车制动效能的特征参数。
注2:ECER13定义了汽车制动系的性能是通过测量在一定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和(或)通过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充
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来确定。
3.7
根据物体动能与转动惯量正比原理,采用转动惯量机械模拟装置(飞轮)或电模拟装置在转鼓惯性
式制动检测台上模拟汽车运动的动能,以仿真装配了防抱制动系统(ABS)主动安全技术设施的汽车在
道路上实施制动时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而实现汽车防抱制动性能的检测。
注:转鼓台检测法的工作原理为转鼓台拖动被检汽车车轮转动并达到设定的速度值后停止拖动,被检汽车车轮在
系统阻力下减速转动,当速度下降至设定测试值时实施制动,采集/记录这期间有关时刻被检汽车车轮与转鼓
台滚筒的速度、加速度、时刻、输入电功率等参数,经分析处理后得到装配了防抱制动系统汽车的相关制动性能
参数。
4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的技术条件
4.1 被检车辆的技术条件为:
a) 被检车辆空载,应清洁,无明显漏油、漏水、漏气现象,发动机怠速正常;
b) 轮胎充气至规定的压力值,误差应不超过±10kPa;
c) 轮胎完好,同轴轮胎花纹样式一致,花纹中无异物,花纹深度应满足GB 21861-2014中6.4.2.2
的相关要求;
d) 气压制动的制动气压:气压表的指示气压应不大于750kPa;
e) 液压制动的制动踏板力:座位数不大于9座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应不大于
450N;
f) 实施检验时,被检车辆上宜乘坐一名驾驶人。
4.2 转鼓台检测的技术条件为:
a) 转鼓台的技术性能应满足检测在用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的需要;
b) 转鼓台滚筒表面应清洁、干燥,没有异物及油污;
c) 应采取防止被检车辆在转鼓台滚筒上移动的措施。
4.3 路试检测的技术条件为:
a) 测试路面应为硬实、清洁、干燥、平坦的水泥或沥青路面,路面附着系数应不小于0.7,路面纵向
坡度应不大于1%,路面局部不得有明显的破损、凸起和凹陷;
b) 测试路面长度应不小于100m,宽度应不少于6m;
c) 应画出测试车道边线;
d) 检测时风速应不大于5m/s;
e) 用于在用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的 GPS检测系统的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
GB/T 18314的要求;
f) 沿试验道路正反两个方向的检测结果均应满足要求。
5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的方法
5.1 路试检测法
5.1.1 检测参数
采用GPS技术进行检测时主要检测项目为: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加/减速度、速度、滑移率、制
动距离。
5.1.2 检测方法
采用GPS技术进行检测的方法为:
a) 将踏板力计安装在制动踏板上,与主机连接。
b) 选择开阔、不易受干扰的地点架设基准站GPS接收分系统。
c) 在被检汽车上架设移动站GPS接收分系统。
d) 将车轮转速传感器安装在被检车轮的适当位置,与主机连接。
e) 开启基准站GPS接收分系统和移动站GPS接收分系统,进入测试状态。
f) GPS卫星的观测时间应大于5min,观测卫星应不少于8颗,参与解算卫星应不少于6颗。
g) 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之一来测得基准点的位置坐标参数:
1) 通过基准站GPS接收分系统持续进行约10min的该点坐标测试,对采集到的若干数据
进行筛选剔除和算术平均处理而得到该点的坐标值;
2) 在已知的大地控制网内设有绝对高标的国家平面已知点上进行偏心观测,通过投影变形
和坐标转换求得该点坐标值。
h) 安装了移动站的汽车在行驶中实施制动,移动站GPS接收分系统采集一系列GPS星历信号
和来自基准站的差分信号后送至主机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从而得到装备了防抱制动系统
(ABS)的被检汽车一系列相关于时间的行驶速度、制动初速度、加/减速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
速度(MFDD)、制动距离、滑移率等ABS制动性能参数。
i) 检测参数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和处理:
1) 按照式(1)计算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
dm=
vb2-ve2
25.92(Se-Sb)
(1)
式中:
d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 (m/s2);
vb ---0.8倍v0,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ve ---0.1倍v0,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v0 ---被检汽车制动初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Sb ---被检汽车在速度为v0 到vb之间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Se ---被检汽车在速度为v0 到ve之间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2) 按照以下方法测得制动距离:
以规定的速度行驶中的被检汽车在t1 时刻踩刹车实施制动,当汽车停止时记录下对应时
刻t2,在移动站GPS接收分系统储存的数据中读取与时刻t1 及t2 对应的汽车坐标值,计
算出汽车的行进距离,即为制动距离。
3) 按照式(2)计算制动驻车滑移率:
βp=
L-Lq
L ×100%
(2)
式中:
βp---制动驻车滑移率,以百分数表示(%);
L ---制动距离,单位为米(m);
Lq---被检汽车车轮的滚动距离,单位为米(m)。
4) 按照式(3)计算瞬时滑移率:
βi=
vi-viq
vi ×
100% (3)
式中:
βi ---瞬时滑移率,以百分数表示(%);
viq ---实施制动后同一时刻车轮的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vi ---实施制动后同一时刻被检汽车车速(车身行进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5) 按照式(4)计算平均滑移率:
βa=
va-vaq
va ×
100% (4)
式中:
βa ---平均滑移率,以百分数表示(%);
vaq ---在实施制动后的同一时段内车轮的平均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va ---在实施制动后的同一时段内被检汽车的平均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5.1.3 检测记录
检测结束后,将检测数据记录在附录A中。
5.2 转鼓台检测法
5.2.1 检测参数
采用转鼓台检测时的检测参数为:制动驻车滑移率、瞬时滑移率、平均滑移率、同轴滑移率差、制动
距离、制动协调时间、车速、车轮阻滞力。
5.2.2 检测方法
采用转鼓台进行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检测的方法为:
a) 被检车辆缓慢驶上转鼓台,摆正车辆位置,使前后车轮分别停放在转鼓台前后两组主滚筒中
间,安装轮速检测装置。
b) 启动转鼓台,转鼓台滚筒拖动被检车辆车轮转动,转鼓台滚筒线速度从0km/h逐渐增加至50
km/h或以上,然后停止拖动,速度开始下降,当下降到约40km/h±1.5km/h时快速制动,读
取并记录脚接触到制动踏板的时刻t1、对应于t1 时刻的速度(车轮线速度和转鼓台滚筒线速
度)、测取当车轮速度下降到30km/h左右某一时刻t2 对应的车轮线速度和转鼓台主滚筒的
线速度,测取从t1 时刻到车轮与滚筒都停止转动时车轮的滚动距离和滚筒的滚动距离。
c) 按式(5)计算制动驻车滑移率:
βp=
Lg-Lql
Lg
×100% (5)
式中:
βp ---制动驻车滑移率,以百分数表示(%);
Lg ---前后轴4个滚筒的平均滚动距离,单位为米(m);
Lql ---前后轴4个车轮的平均滚动距离,单位为米(m)。
d) 按照式(6)、式(7)、式(8)计算瞬时滑移率:
βi=
vg-vql
vg
×100% (6)
vg=ω×r (7)
vql=ωq×ri (8)
式中:
βi ---瞬时滑移率,以百分数表示(%);
vg ---实施制动后4个车轮所对应滚筒在t2 时刻的平均线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vql ---实施制动后4个车轮在t2 时刻的平均线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ω ---实施制动后4个车轮所对应滚筒在t2 时刻的平均角速度,单位为弧度每秒(rad/s);
r ---4个车轮所对应滚筒的平均半径,单位为米(m);
ωq ---实施制动后4个车轮在t2 时刻的平均角速度,单位为弧度每秒(rad/s);
ri ---实施制动后4个车轮的平均滚动半径,单位为米(m)。
e) 按照式(9)、式(10)、式(11)计算平均滑移率:
βa=
vag-vaq
vag
×100% (9)
vag=ωag×r (10)
vaq=ωaq×ri (11)
式中:
βa ---平均滑移率,以百分数表示(%);
vag ---在实施制动后的同一时段内4个车轮所对应滚筒的平均线速度,单位为米每秒
(m/s);
vaq ---在实施制动后的同一时段内4个车轮的平均线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ωag ---在实施制动后的同一时段内4个车轮所对应滚筒的平均角速度,单位为弧度每秒
(rad/s);
ωaq ---实施制动后的同一时段内4个车轮的平均角速度,单位为弧度每秒(rad/s)。
f) 在以上检测过程中,直接读取并记录转鼓台仪表测得的制动距离、制动协调时间、车速和车轮
阻滞力。
g) 当被检汽车经转鼓台检测后对其检测结果有质疑时,应采用路试检测法裁决。
5.2.3 检测记录
检测结束后,将检测数据记录在附录B中。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采用GPS技术路试检测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记录单
表A.1给出了采用GPS技术路试检测汽车防抱制动系统(ABS)性能的数据记录单。
表A.1 采用GPS技术路试检测法的数据记录单
检测站名称
检测地点 车辆类型 引车员
检测时间 初次登记日期 记录员
风速 品牌型号 检测员
检测编号 车牌号码 监督
驱动形式 发动机号 审核
驻车轴 整备质量(kg) 燃油类型
检测数据记录
观测卫星数
参与解算卫星数
观测时长(60s)
制动初速度v0(km/h)
v0 到0.8v0 间车辆行驶距离(m)
v0 到0.1v0 间车辆行驶距离(m)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m/s2)
制动开始t1 时刻坐标
制动使车停止t2 时刻坐标
制动距离 (m)
车轮滚动距离(m)
实施制动后同一时刻车速(km/h)
实施制动后同一时刻轮速(km/h)
实施制动后同一时段内平均车速(km/h)
实施制动后同一时段内平均轮速(km/h)
制动驻车滑移率(%)
瞬时滑移率(%)
平均滑移率(%)
任意时刻加/减速度 (m/s2)
任意时刻车速 (m/s)
备注
附 录 B
(资料性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