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40064-2024 -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40064-2024'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状态
GB/T 40064-2024 英文版 275 GB/T 40064-2024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节能技术评价导则 有效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40064-2024 (GB/T40064-2024)
中文名称 节能技术评价导则
英文名称 Guidelines for assessment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F01
国际标准分类 27.010
字数估计 14,126
发布日期 2024-11-28
实施日期 2025-06-01
旧标准 (被替代) GB/T 40064-2021
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节能中心、海南电力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东芬尼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建投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豪中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归口单位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
提出机构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
发布机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0064-2024: 节能技术评价导则 ICS 27.010 CCSF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40064-2021 节能技术评价导则 2024-11-28发布 2025-06-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1 5 评价内容 1 6 评价方法 2 7 评价程序 2 8 评价要求 3 参考文献 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40064-2021《节能技术评价导则》,与GB/T 40064-202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节能量”“碳减排量”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b) 更改了“总则”为“一般要求”,并更改相关技术内容(见第4章,2021年版的第4章); c) 更改了“评价内容”相关技术内容(见第5章,2021年版的第5章); d) 增加了“实证评价法”和“用户调查法”的评价方法(见第6章); e) 更改了“评价程序”相关技术内容(见第7章,2021年版的第7章); f) 增加了“受理评价申请、确定节能技术所属类别、评价指标”等评价要求(见第8章); g) 更改了评价报告的内容要求(见第8章,2021年版的第8章); h) 删除了评价结论验证的要求(见2021年版的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 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节能中心、海南 电力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广东芬尼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中汽院新能源科 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建投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 电网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泰州发电有限公司、豪中豪健康 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首钢吉泰 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市城安热电有限公司、中节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洛阳森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鑫泰轴承锻造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河南正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遂宁金红 叶纸业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宁波大圜科技有限公司、冰山松洋压缩机(大连)有限公司、法罗电力 (浙江)有限公司、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保障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海信视像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北京尊冠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玉娟、刘敬文、崔晓冬、何灿、李嗣明、裴珂璠、沈鑫、杨洁、梁秀英、刘杨、 陈海红、辛升、王志雄、鲍欢欢、王秋旺、吕克启、米大斌、何雯、陈汪洋、孙建、李东田、张进、孙小亮、 赵立华、李刚、王艳军、张晓东、许煜、柏松、王中奇、姜颖金、徐传龙、张宏、念国魁、闫伟国、王江城、郭峰、 冯剑、郭江龙、王越、潘崇超、蒋红与、蒋华、宋恒、梁上音、曹晓波、李岩松、殷智慧、陈秋容、陈彦如。 本文件于202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引 言 节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是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支撑。节能技术在组织、项目、产品等 层面的应用可带来显著的节能降碳效果。开展节能技术评价的意义包括但不限于: a) 识别前沿先进技术,形成对技术的客观认识,支撑明确技术推广路径和产业发展路径; b) 帮助企业选择成熟适用技术,加快产品设备能效提升和行业节能降碳更新改造; c) 为财税、金融、投资和奖励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d) 为科技、产业、中试等项目立项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e) 为产业技术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件为节能技术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要求等提供基础通用指引,适用于开展节 能技术的判定、筛选和评价,旨在引导相关方规范开展评价活动,制定细分领域适应不同目标、不同类别 技术的可操作可量化的系列评价标准,形成可靠、可追溯的专业评价结果。 节能技术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节能技术评价的一般要求、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和评价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节能技术评价的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节能量 energysavings 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能源消耗或能源消费减少的数量。 [来源:GB/T 13234-2018,3.1] 3.2 经计算得到的一定时期内组织、项目、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与基准线情景的排放量相比较的减 少量。 4 一般要求 节能技术评价应遵循以下要求: a) 评价活动公正、严谨、科学、客观,真实反映技术成果水平,提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结论; b) 综合考虑评价目标、数据可获得性、时间、成本等选择评价方法; c) 根据节能技术的不同类别和成熟度,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差异化指标权重,建立定 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为评价指标设置可比基准,保证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 用性; d) 完整记录依据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