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6378.3-2024'
标准编号 | GB/T 6378.3-2024 (GB/T6378.3-2024) | 中文名称 |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 第3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的二次抽样方案 | 英文名称 | Sampling procedures for inspection by variables - Part 3: Double sampling schemes indexed by acceptance quality limit (AQL)for lot-by-lot inspection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A41 | 国际标准分类 | 03.120.30 | 字数估计 | 106,155 | 发布日期 | 2024-09-29 | 实施日期 | 2025-04-01 | 起草单位 | 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云扬八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厦门鑫新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庆阳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 归口单位 |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 | 提出机构 | 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6378.3-2024: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 第3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的二次抽样方案
ICS 03.120.30
CCSA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
第3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
逐批检验的二次抽样方案
forlot-by-lotinspection
(ISO 3951-3:2007,MOD)
2024-09-29发布
2025-04-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目次
前言 Ⅴ
引言 Ⅵ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符号和缩略语 6
4.1 符号 6
4.2 缩略语 7
5 接收质量限(AQL) 7
5.1 原则 7
5.2 用途 7
5.3 AQL值的规定 7
5.4 优先AQL值 8
5.5 注意 8
5.6 限制 8
6 正常、加严和放宽检验的转移规则 8
7 与GB/T 2828.1的关系 8
7.1 与GB/T 2828.1的相似点 8
7.2 与GB/T 2828.1的不同点 9
8 极限质量保护 9
8.1 单个方案的使用 9
8.2 使用方风险质量表 9
8.3 生产方风险表 10
8.4 操作特性曲线 10
9 策划 10
10 计量和计数之间的选择 10
11 方法的选择 11
12 一次抽样方案和二次抽样方案的选择 11
13 检验水平与AQL的选择 11
14 抽样方案的选择 12
14.1 标准方案 12
14.2 特殊方案 12
15 预备操作 12
16 s法的单一变量的标准程序 13
16.1 检索方案、抽样和预备计算 13
16.2 s法的k准则接收程序---单侧规范限 13
16.3 s法的k准则接收程序---分立控制双侧规范限 15
16.4 s法的p*准则接收程序---联合控制双侧规范限 16
16.5 s法的p*准则接收程序---复合控制双侧规范限 21
17 σ法的单侧变量的标准程序 22
17.1 检索方案、抽样和预备计算 22
17.2 σ法的k准则接收程序---单侧规范限 22
17.3 σ法的k准则接收程序---分立控制双侧规范限 24
17.4 σ法的p*准则接收程序---联合控制双侧规范限 24
17.5 σ法的p*准则接收程序---复合控制双侧规范限 26
18 连续检验的程序 27
19 正态性与离群值 27
19.1 正态性 27
19.2 离群值 27
20 记录 27
20.1 控制图 27
20.2 不接收的批 27
21 转移规则的实施 28
21.1 正常检验 28
21.2 正常检验到加严检验 28
21.3 加严检验 28
21.4 放宽检验 28
22 检验的暂停和恢复 28
23 s法和σ法之间的转换 28
23.1 过程标准差的估计 28
23.2 统计受控状态 29
23.3 从s法转到σ法 29
23.4 从σ法转到s法 29
附录A(资料性) s法的多个独立质量特性的二次抽样标准程序 64
附录B(资料性) σ法的多个独立质量特性的二次抽样标准程序 65
附录C(资料性) 联合s法与σ法的多个独立质量特性的二次抽样标准程序 66
附录D(资料性) 关键条款的位置表 67
附录E(规范性) 过程不合格品率的估计方法 69
附录F(资料性) 与计数一次抽样方案匹配的s法k准则计量一次抽样方案 74
附录G(资料性) 与计数一次抽样方案匹配的σ法k准则计量一次抽样方案 78
附录H (资料性) 计量二次抽样s法的平均样本量 81
附录I(资料性) s法的生产方风险 84
附录J(资料性) 已知过程标准差的二次抽样方案的操作特性表 86
附录K(资料性) 正常检验计量二次抽样方案与对应计量一次抽样方案平均样本量的对照表 93
附录L(资料性) 计量二次抽样方案与对应的计数抽样方案平均样本量的对照表 95
附录 M (资料性) 设计原理 98
参考文献 99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 6378《计量抽样检验程序》的第3部分。GB/T 637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对单一质量特性和单个 AQL逐批检验的一次抽样
方案;
---第3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的二次抽样方案;
---第4部分:对均值的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
---第7部分:对不合格品率的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 3951-3:2007《计量抽样检验程序 第3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
批检验的二次抽样方案》。
本文件与ISO 3951-3:2007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增加了术语3.30“无区别点”的定义,标准中提及了无区别点这个概念,但无对应的术语解释;
---更改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用不注日期的GB/T 3358.1替换了ISO 3534-1;
---更改了8.4操作特性曲线中的“例如:R1”,改为“例如:T1、T2、、R1、R2、”,与前一句中提
及的T或R两个字母情形和实际表格相对应;
---增加了表24中样本量字码为L、接收质量限为0.1时对应的方案,原文缺失;
---更改了文件中附录的性质,所有的规范性附录调整为资料性附录。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删除了11方法的选择中“如上文10d)所示”,原文有误;
---更改了17.1检索方案、抽样和预备计算中的“dσ”,改为“σmax”,原文有误;
---更改了表3中第一样本下规范限的均值xL,1的值,“500.79”改为“500.81”;第一样本下规范限
的标准差sL,1的值“2.669”改为“2.2403”、下规范限质量统计量QL,1=(xL,1-L)/sL,1的值
“2.5541”改为“2.5934”、第一样本上规范限的均值xU,1的值“500.25”改为“500.27”、第一样本
上规范限的标准差sU,1的值“2.4567”改为“2.4407”、上规范限的质量统计量QU,1=(U-
xU,1)/sU,1的值“1.9335”改为“1.9380”,原文有误;
---更改了表6中E.5的步骤f计算下限,“wL< 0”改为“wL,1< 0”,原文有误;
---更改了表23中样本量字码为P、接收质量限为0.40的100p*c 值,“.8814”改为“0.8814”,原文
有误;
---更改了表26中样本量字码为G、接收质量限为0.65的100p*a 值,“.7899”改为“0.7899”,原
文有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扬八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厦门鑫新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庆阳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刚、赵静、姜国勇、李莉、赵俊焕、张璇、张赟、尹传仁、张帆、丁文兴、翟忠杰、
黄孝庆、王合飞、吕焕明、李超美。
引 言
本文件中以不合格品百分数为质量指标的计量检验包括几种模式,其可能的组合对使用者而言较
为复杂:
a) 过程标准差未知时的程序(s法),或过程标准差开始未知而后可相当精确地估计时的程序,或
检验开始时过程标准差即已知时的程序(σ法);
b) 单侧规范限,联合、分立或复合控制的双侧规范限;
c) 正常检验、加严检验或放宽检验;
d) k准则和p*准则;
e) 单一质量特性(单一变量的情形)或多个相互独立的质量特性(多个独立变量的情形)。
使用本文件时,在不理解复杂程序的情形下仍可实施更简单的程序。本文件的正文仅限于单一变
量的情形。多个独立变量情形下的s法程序、σ法程序、联合s法与σ法程序分别在附录 A、附录B、
附录C中给出。附录D为使用者在单一变量的不同可能情形下所需使用的本文件的相应条款和图表
给出了指导。虽然附录D仅与第16章、第17章、第21章、第22章和第23章的内容有关,但不论哪种
情形,都要先阅读第1章~第15章和第18章~第20章的内容。
GB/T 6378《计量抽样检验程序》系列标准是关于计量抽样检验方面的基础通用标准,拟分为以下
七个部分。
---第1部分:按接收质最限(AQL)检索的对单一质量特性和单个AQL的逐批检验的一次抽样
方案(GB/T 6378.1-2008)。旨在规定计量一次抽样检验方案的验收抽样系统,它以接收质
量限(AQL)为索引。本部分给出的方法的目的在于,确保对实际质量水平优于接收质量限的
批以高概率接收,同时确保对实际质量水平劣于接收质量限的批以低概率接收。
---第2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对独立质量特性逐批检验的一次抽样方案的一般规
定。旨在给出针对独立质量特性的逐批计量抽样检验更广泛的技术处理。
在规定计量二次抽样检验方案的验收抽样系统,本部分中的二次抽样检验计划是对
GB/T 6378.1的补充。
---第4部分:对均值的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GB/T 6378.4-2018)。旨在规定对以核查总
体的某个质量特性的平均值为质量指标的计量一次抽样检验程序,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质量核
查,本部分是GB/T 6378系列文件的用于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
---第5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计量检验的序贯抽样方案。本部分中的序贯抽样检验
计划是对GB/T 6378.1的补充。
---第6部分:按极限质量LQ检索的孤立批检验抽样方案。该抽样系统用于孤立批(孤立序列
批,孤立批或是单批)检验,在这里GB/T 6378.1的转移规则不适用。本部分提供的抽样方案
作为对GB/T 6378.1的补充,并且与GB/T 6378.1兼容。
---第7部分:对不合格品率的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GB/T 6378.7-2024)。本部分是对
GB/T 6378.4的补充,与GB/T 6378.4共同构成GB/T 6378系列文件的用于声称质量水平的
评定程序。
本文件是对GB/T 2828.1中二次抽样方案和程序的补充。当负责部门有规定时,在产品标准、合
同、检验说明或其他文件中同时引用本文件和GB/T 2828.1是有效的,并以其中规定的条款为准。可
在这些文件中指定负责部门。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
第3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
逐批检验的二次抽样方案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计量二次抽样检验计划的验收抽样系统,它以不合格品百分数为质量指标,用接收质
量限(AQL)检索。
本文件给出的方法的目的在于,确保对实际质量水平优于接收质量限的批以高概率接收,同时确保
对实际质量水平劣于接收质量限的批以低概率接收。上述目的是通过转移规则实现的。这些规则为:
---当发现质量劣化时,宜通过转移到加严检验或暂停抽样检验,自动对使用方提供保护;
---如果质量一贯地好,经负责部门同意,宜通过转移到样本量较小的抽样方案以减少检验费用来
激励生产方。
本文件中批的接收性实质上或明确地是由过程不合格品百分数(从过程中各批随机抽取的一个或
两个样本来估计)决定的。
本文件主要是在下述条件下使用。
a) 本文件的检验程序适用于分立个体产品的连续系列批,即产品全部由同一生产方、同一生产过
程提供;如果有不同的生产方或生产过程,将本文件分别应用于每一个生产方或生产过程。
b) 考虑产品的单一质量特性(对于多个质量特性,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c) 质量特性用连续尺度度量。
d) 测量误差可以忽略(即其标准差不大于过程标准差的10%)。
e) 生产过程稳定(处于统计受控状态),且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注意:本文件中的程序不适用于事先对不合格品已经过筛选的批。
f) 在管理上对可能抽取和检验第二样本是能够接受的。
g) 若合同或标准中规定了上规范限U、下规范限L,或同时规定了二者;当且仅当产品被测量的
质量特性x满足下列不等式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