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搜索结果: 'GB/T 8022-2019'
标准编号 | GB/T 8022-2019 (GB/T8022-2019) | 中文名称 |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 英文名称 | Determination of demul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ubricating oils | 行业 | 国家标准 (推荐) | 中标分类 | E34 | 国际标准分类 | 75.100 | 字数估计 | 18,111 | 发布日期 | 2019-10-18 | 实施日期 | 2020-05-01 | 发布机构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 8022-2019
Determination of demul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lubricating oils
ICS 75.100
E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代替GB/T 8022-1987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2019-10-18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 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8022-1987《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本标准与GB/T 8022-1987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引言;
---将方法分成了方法A和方法B两个部分,方法A适用于不含极压剂的样品,方法B适用于含
有极压剂的样品(见第1章);
---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见第2章);
---增加了含有极压剂样品测试的内容(见第3章、第7章);
---修改了甲苯水饱和溶液制备温度,离心管恒温及离心时温度(见第7章、附录B);
---增加了离心管刻度估读的要求(见第7章);
---修改了油中水百分数的计算方法(见第8章);
---将GB/T 8022-1987附录A《极压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放入标准正文中,将原GB/T 8022-
1987附录B改为附录A;
---增加附录B甲苯水饱和溶液的配制。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燕化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德盈、陈永红、张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8022-1987。
引 言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水污染,泵送及循环湍流可能导致油包水型乳化液的产生。本方法对此
类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测定具有指导意义。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警示---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润滑油产品抗乳化能力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高、中黏度润滑油的油和水互相分离能力。方法A适用于不含极压剂的样品,
方法B适用于含有极压剂的样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方法概要
3.1 方法A:在专用分液漏斗中加入405mL油样和45mL二级水,在82℃温度下以一定转速搅拌
5min,静置5h后测量并记录油中分离出的水体积、乳化液的体积及油中水百分数。
3.2 方法B:在专用分液漏斗中加入360mL油样和90mL二级水,在82℃温度下以一定速度搅拌
5min,静置5h后测量并记录油中分离出的水体积、乳化液的体积及油中水百分数。
4 仪器
4.1 搅拌器:转速满足4500r/min±500r/min和2500r/min±250r/min,详细结构见图1、图2和
图3。
注:建议使用气动马达,以避免电火花的伤害。
4.2 分液漏斗:500mL,最小刻度为5mL;硅硼酸盐耐热玻璃管,标准壁厚,外径约54mm,如图4。
4.3 恒温浴:至少应浸入两个分液漏斗,并保证恒温介质能浸没分液漏斗500mL刻度线。恒温浴应
保持在82℃±1℃之间,并且能固定分液漏斗。在油和水混合时,分液漏斗的垂直中心线应与搅拌器
的垂直轴线相吻合。
注:由于任何进入油-水混合物的污染都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不推荐使用硅油作为恒温介质。
4.4 离心机。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a) 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充满液体的离心管在离心管尖端产生500~800相对离心力(rcf)的速度
下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