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购物车 询价
www.GB-GBT.com

[PDF] GB/T 26704-2011 - 英文版

标准搜索结果: 'GB/T 26704-2011'
标准号码内文价格美元第2步(购买)交付天数标准名称
GB/T 26704-2011 英文版 165 GB/T 26704-2011 3分钟内自动发货[PDF] 铅笔

基本信息
标准编号 GB/T 26704-2011 (GB/T26704-2011)
中文名称 铅笔
英文名称 Pencils
行业 国家标准 (推荐)
中标分类 Y50
国际标准分类 97.180
字数估计 14,171
发布日期 2011-06-16
实施日期 2011-12-01
旧标准 (被替代) QB/T 2774-2006
引用标准 GB/T 191; GB/T 2828.1-2003; GB/T 6388; GB 21027-2007
起草单位 上海市制笔工业研究所、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马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济南蜜蜂笔业有限公司、青岛普乐斯铅笔有限公司、广东金万年文具有限公司、上海乐美文具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 全国制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78)
标准依据 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1年第9号
提出机构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笔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石墨铅笔和彩色铅笔。本标准不适用于水溶性彩色铅笔和特殊用途的铅笔。

GB/T 26704-2011: 铅笔 GB/T 26704-2011 英文名称: Pencils ICS 97.180 Y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铅 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制定时,将ISO 9180:1988《木杆铅笔用黑铅芯 分类和直径》中的第4章“直径”归入本标 准中的第4章“要求”。 本标准在原轻工业行业标准QB/T 2774-2006《铅笔》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与QB/T 2774-200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本标准中的1,QB/T 2774-2006中的1); ---删除了硬度中的10H规格(本标准中的3.2,QB/T 2774-2006中的3.2); ---删除了中级品的要求(本标准中的4,QB/T 2774-2006中的4); ---修改了硬度的计量单位(本标准中的4.1,QB/T 2774-2006中的4.1); ---硬度记号为HB、F的铅芯直径按普通品、高级品分档(本标准中的4.2,QB/T 2774-2006中 的4.2); ---修改了笔杆直径的允许公差(本标准中的4.3,QB/T 2774-2006中的4.3); ---修改了普通品的偏心数(本标准中的4.5,QB/T 2774-2006中的4.5); ---增加了笔杆涂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中的4.5、5.10,QB/T 2774-2006中的4.5、5.13); ---删除了大中红蓝、彩色长杆的杆内断芯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中的4.5、5.12, QB/T 2774-2006中的4.5、5.12); ---增加了铅芯中可迁移元素含量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中的4.6、5.14); ---修改了芯尖受力、硬度的试验方法(本标准中的5.1、5.2,QB/T 2774-2006中的5.1、5.2); ---修改了型式检验的样本量(本标准中的6.2,QB/T 2774-2006中的6.1); ---增加了三角形笔杆直径的公称尺寸推荐值(本标准中的附录A,QB/T 2774-2006中的附录A)。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制笔工业研究所、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马可文化用品有限公 司、济南蜜蜂笔业有限公司、青岛普乐斯铅笔有限公司、广东金万年文具有限公司、上海乐美文具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维虎、陈景强、伏元龙。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49-1959、GB 149-1975、GB 149-1987、GB/T 149-1995; ---QB/T 2774-2006。 铅 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笔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石墨铅笔和彩色铅笔。 本标准不适用于水溶性彩色铅笔和特殊用途的铅笔。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2008,ISO 780:1997,MOD)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 2859-1:1999,IDT)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21027-2007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3 分类 3.1 铅笔按其铅芯材料不同分为石墨铅笔和彩色铅笔,并分为普通品和高级品。 3.2 石墨铅笔按其硬度不同分为6B、5B、4B、3B、2B、B、HB、F、H、2H、3H、4H、5H、6H、7H、8H、9H 共17种。 3.3 彩色铅笔按颜色组合不同分类。 4 要求 4.1 铅芯的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4.6 未成年学生使用的铅笔,笔杆上的涂层和铅芯中可迁移元素含量应符合GB 21027-2007中3.1 的规定。 5.1.3 方法与步骤 5.1.3.1 彩色铅笔应先放入35℃~40℃的烘箱内烘24h,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12h以上。 5.1.3.2 将待测铅笔在20°±1°的削笔器或卷笔刀中卷尖,再将铅芯插入芯尖规板,并将露出部分用金 相砂纸磨平。彩色铅笔及3B~6B的石墨铅笔用1.2mm 孔径的芯尖规板,2B~9H 石墨铅笔用 0.8mm孔径的芯尖规板。 5.1.3.3 把规尖后的铅笔装在倾斜45°的夹笔器上,使芯尖对准受力器中点并拧紧。 5.1.3.4 开动电动机,当受力器上升至芯尖出现损伤(包括碎、裂、断等现象)时,立即关闭电动机,指针 所指数值即为芯尖受力值。 5.2.3 方法与步骤 5.2.3.1 取测得芯尖受力最高和最低的铅芯各一支作为试样。用金相砂纸把试样端面磨平,在显微硬 度仪的测量显微镜下观察,以试样端面纹路精细为准。 5.2.3.2 按表5选择载荷,并选定保荷时间为10s。 5.2.3.3 将试样铅芯夹紧在夹具上,调整其位置。以从目镜中观察到试样端面纹路基本与即将印上的 压痕较长对角线方向垂直为准。 5.2.3.4 按下加载按钮,对试样加载并保持至选定的时间。 5.2.3.5 剔除有大小头缺陷的压痕。每支试样加载5次,每次加载后移动试样相对于压头的位置。 5.2.3.6 调整工作台和读数旋钮,从目镜中观察,使测量显微镜视场中的基准线和测量线分别与压痕 较长的对角线相切。 5.3.3 方法与步骤 5.3.3.1 先将书写纸放入30℃±3℃的烘箱内烘2h,然后放入干燥箱内冷却2h取出,再密置于塑 料袋内或无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于一周内使用。使用时,纸的正面朝上,环贴在磨耗仪的转筒上。 5.3.3.2 取测得芯尖受力最低的一支铅笔作为试笔。 5.3.3.3 将该试笔在20°±1°的削笔器中或卷笔刀中卷尖,再将铅芯插入芯尖规板,并将露出部分用金 相砂纸磨平。彩色铅笔及B~6B的石墨铅笔用0.8mm孔径的芯尖规板。HB~9H 的石墨铅笔用 0.7mm孔径的芯尖规板。 5.3.3.4 连接磨耗仪的离合器,然后把试笔插入夹笔器内,调节夹笔器杠杆上重锤使之平衡,把300g 砝码加在夹笔器上,并把计数器和百分表指针分别调零。 5.3.3.5 接通电源,使磨耗仪转筒旋转,待转至100圈,关闭电源。此时百分表上的示值即为铅芯的磨 耗值。 5.4.3 方法与步骤 5.4.3.1 将每小格为1mm的坐标记录纸装在滑度仪的记录器上,使纸张某一横格对准记录器标尺刻 度0.15上,以该处为计算中心线。用乙醇把铜板擦干净。 5.4.3.2 取最接近测得芯尖受力中间值的铅笔作为试笔。 5.4.3.3 将该试笔在20°±1°的削笔器或卷笔刀中卷尖,再将铅芯插入0.7mm孔径的芯尖规板,并将 露出部分用金相砂纸磨平。 5.4.3.4 将试笔插入夹笔器内拧紧,调节夹笔器杠杆上重锤使之平衡。 5.4.3.5 调整弹簧,使指针指到标尺零点。 5.4.3.6 在记录指针上加上墨水。 5.4.3.7 把400g砝码加在夹笔器上,把计数器调到零,开动电动机,铅芯在铜板上旋转摩擦到100圈 时,打开记录器,开始画线记录,待记录器旋转一周后,把电动机关闭。 5.4.3.8 取下记录纸,按以下方法计算摩擦系数: a) 在记录纸两端各截去30mm,找出记录曲线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记录器标尺刻度0.15为 中心线,分别数出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对于中心线的格数nh和n1(中心线以上的格数为负值,中 心线以下的格数为正值),按式(3)求出它们相对于中心线的平均格数(平均格数可以是正值或 负值)。 5.5.3 方法与步骤 5.5.3.1 取测得芯尖受力最高的铅笔作为试笔。 5.5.3.2 将试笔在20°±1°的削笔器或卷笔刀中卷尖,再将铅芯插入芯尖规板,并将露出部分用金相砂 纸磨平。6B~B的石墨铅笔用0.7mm孔径的芯尖规板。HB~9H的石墨铅笔用0.6mm孔径的芯尖 规板。 5.5.3.3 将胶板印刷涂布原纸装在交叉划线机的光滑金属圈板上,然后将试笔插入夹笔器内拧紧,调 节夹笔器杠杆上重锤使之平衡,加上500g重的砝码,摇动手柄,使铅芯接触在涂布原纸上并进行划线。 一次划15条,每条线长度60mm,每次划完15条线后,依次旋转45°继续划线,共划4次。取划线迹中 央边长25mm±1mm的正方形作为试样纸。 5.5.3.4 调整好光电比色计,选择中心波长为450nm的干涉滤光片,将试样纸放置于暗盒中,测量 3次,记录下每次“-logT”标度线上的示值,并求出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5.6.2 试验方法 用钢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笔杆长度。用千分尺测量铅芯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笔杆直径,在每支铅 芯或笔杆上分别测量3点,求出平均值为最后结果。 5.7 滑芯试验 5.7.1 试验仪器 滑芯测定器。 5.7.2 方法与步骤 把试笔垂直放在滑芯测定器的凹槽上,一端铅芯对准顶针,顶针直径应比铅芯直径小0.5mm,顶 针上加载荷39.2N,观察铅芯在杆内有无移动。 5.8.2 方法与步骤 5.8.2.1 将笔杆用专用夹具固定,用测定仪器测量笔杆的最薄部分作为偏心数,并测量铅芯直径,用数 显游标卡尺沿该处轴线测得笔杆直径,按式(5)计算偏心基数。 5.10.2 方法与步骤 把试笔放在温度为45℃±2℃的恒温烘箱中30min后取出,置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 50%~65%的室内30min,然后再将试笔装在塑料袋内,并扎紧袋口,放入温度为-10℃±2℃的冰箱 中30min后取出,检查笔杆涂层应无脱落、开裂现象。 5.11 笔杆结合牢度试验 将试笔浸入30℃±2℃的水下1h后取出,双手反向拧动笔杆两端,观察笔杆应无开胶现象。 5.12 杆内断芯试验 把试笔合缝线处的油漆刨去,皮头铅笔拆去皮头和铝箍,然后把试笔放入沸水中煮至开胶,观察铅 芯,应符合表4规定的要求。 6.2.1 铅笔的型式检验按第4章所列全部项目逐项检验,无质量等级标志的样品按普通品的要求进行 检验。 6.2.2 型式检验时,应从产品中随机抽取40支以上产品作为供检样本。石墨铅笔取20支为检验样 本,彩色铅笔取同样颜色的铅笔3支以上组成一组,检验样本量由颜色组合情况确定。检验合格率按单 项计算。可迁移元素含量检验应一次合格。硬度、芯尖受力、滑度、磨耗、浓度初次检验不合格,允许将 被测样品铅芯折去5mm以上再进行一次检验。硬度、滑度、浓度、磨耗检验的样本应在芯尖受力合格 的样本中抽取,单项检验合格,合格率即为100%,单项检验不合格,合格率即为零。芯尖受力、笔杆结 合牢度、滑芯检验的合格率为95%,其他各项检验的合格率应达到90%。 项目检验不合格时,允许在同批产品中抽取样本对检验不合格的项目复测一次。其中硬度、滑度、 浓度、磨耗需复测时,应重新抽取20支产品进行。检验结果以复测为准,其他项目复测后,合格率累计 计算,并应达到90%。 型式检验不合格,应分析原因,找出问题并落实措施,重新进行型式检验。若再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产品停止出厂;待解决问题,型式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出厂。 6.3 出厂检验 6.3.1 出厂检验批由同一型号的产品组成,批量由负责部门指定,在允许的情况下,应与生产方协商后 确定。 6.3.2 出厂检验除浓度外,按GB/T 2828.1-2003规定的程序进行。 6.3.3 出厂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试验方法、抽样方案类型、检验水平(IL)、接收质量限(AQL)值按 表6规定。 6.3.4 在出厂检验芯尖受力合格的样本中取测得芯尖受力最高的试笔做浓度试验,按型式检验方法判 定合格与否。 6.3.5 批质量的判定原则:根据GB/T 2828.1-2003按单项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只有当产品同时 达到B类、C类规定的接收质量限时,该检验批方可判为合格。 6.3.6 批检验后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置: a) 出厂检验合格批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章)后方可出厂; b) 出厂检验不合格批,应退回生产部门进行100%的整理和返工,整理和返工后可再次提交检 验,对再次提交批应采用相应的加严检验抽样方案。若再次提交批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不 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7.1.1 每支铅笔应有如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