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GB/Z 21922-2008, GB/Z21922-2008, GBZ 21922-2008, GBZ21922-2008
GB/Z 21922-2008: 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GB/Z 21922-2008 英文名称: Fundamental terminology and definition of nutritional component in foods
1 范围
本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食品营养成分的基本术语。
本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经营、检测、标签以及其他有关领域。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2.1 一般术语
2.1.1
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2.1.2
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
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2.1.3
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需要从食品中获得的营养素。
2.1.4
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1.5
食品中的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2.1.6
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元素,包括钙、磷、钠、氯、镁、钾、硫、铁、锌、硒等。
2.1.7
人体内总含量小于体重的万分之一或每日摄入量在100mg以下的矿物质,包括铁、硒、锌、铜、
碘等。
2.1.8
人体几乎不能合成,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2.1.9
一定单位(千焦或千卡)能量的食品中所含营养素的量。
2.1.10
含50g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品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与等量碳水化合物的标准参考物(葡萄糖
或白面包)的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
2.1.11.1
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2.1.11.2
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的营养素摄入量。
2.1.11.3
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中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2.1.11.4
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该量对一般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2.1.12
“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的简称,是专用于食品标签的、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标
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照尺度。营养素参考值主要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而制定。
2.2 食品能量和营养成分术语
2.2.1
食品在100℃~105℃烘至恒重所失去的质量。
2.2.2
食品在550℃~660℃灼烧恒重后的残渣。
2.2.3
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单位以千焦(kJ)或焦耳
(J)表示。当以千卡(kcal)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
2.2.4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组成单位。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g/100g)可通过“总氮量(g/100g)”乘以“蛋白质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
2.2.5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
2.2.5.1
人体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九种。
2.2.5.2
能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2.2.6
由于检测方法的不同,脂肪可用粗脂肪(crudefat)或总脂肪(totalfat)表示。两种均称为“脂肪”。
2.2.6.1
食品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的化合物的总称。除了甘油三酯外,还包
括磷脂、固醇、色素等。可通过索氏抽提法或罗高氏法等方法测定。
2.2.6.2
通过测定食品中单个脂肪酸含量并折算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总和来获得的脂肪含量称为总脂肪。
2.2.7
有机酸中链状羧酸的总称,与甘油结合后形成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食品中的
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