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QC/T 1163-2022, QC/T1163-2022, QCT 1163-2022, QCT1163-2022
标准编号 | QC/T 1163-2022 (QC/T1163-2022) | 中文名称 | 汽车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用还原剂过滤器 | 英文名称 | Automotive diesel engines - Reduction agent filter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system | 行业 | 汽车行业标准 (推荐) | 字数估计 | 16,112 | 发布日期 | 2022-04-08 | 实施日期 | 2022-10-01 | 范围 |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用还原剂过滤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额定体积流量为40L/h及以下的汽车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用还原剂过滤器。 |
QC/T 1163-2022: 汽车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用还原剂过滤器
QC/T 1163-2022 英文名称: Automotive diesel engines - Reduction agent filter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system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系统用还原剂过滤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1 范围
汽车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系统用还原剂过滤器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用还原剂过滤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体积流量为 40 L/h 及以下的汽车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用还
原剂过滤器(简称过滤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8950.1-2012 和 GB/T 28950.2-201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要求
4.1 外观质量
4.1.1 产品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无磕碰、划伤、折皱、拉毛、尖角和毛刺等缺陷。
4.1.2 金属材料零件均应经防锈处理,外表面经表面处理后应均匀、光滑,不应有流挂、污物、
裂纹、露底和脱落现象。
4.1.3 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零件应坚固、可靠,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无开裂、变形等缺陷。
4.2 原始阻力
在额定体积流量下,原始阻力不应大于 10 kPa。
4.3 原始滤清效率
原始滤清效率由供需双方确认,或按照表 1 中过滤效率要求进行选择。
4.4 容尘量
在额定体积流量和终止压差 50kPa试验条件下,容尘量不应小于 1.5 g。
4.5 清洁度
4.5.1 重量法
颗粒杂质质量不应大于 8 mg/1 000 cm2,其中面积为过滤介质面积。
4.5.2 颗粒计数法
颗粒杂质单位面积颗粒数量按表 2,其中面积为过滤介质面积。
4.6 滤芯结构完整性
滤芯的初始冒泡压力应大于 1.0 kPa。
4.7 密封性
在气压 600kPa下保压 60 s,各密封部位应无泄漏。
4.8 静压强度
在 1.74Mpa液压作用下,保持压力 5 min,外壳应无破损和渗漏。
4.9 耐液力脉冲撞劳性能
在压力 900 kPa士30kPa下进行液压脉冲疲劳循环 75 000 次后,应无开裂、变形和渗漏等现象,
并满足 4.7 密封性试验要求。
4.10 耐冰冻能力
过滤器填充(AUS 32)后,冻结到-40 ℃,保持 72 h,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12 h,此为 1 个循
环。完成 20 个循环后,应符合 4.6 滤芯结构完整性和 4.7 密封性的要求。
4.11 耐振动捷劳性能
过滤器经过随机振动试验后,应符合 4.6 滤芯结构完整性和 4.7 密封性的要求。
4.12 滤芯耐高压降性能
4.12.1 正向流动耐高压降
滤芯在额定流量和 100 kPa 压降作用下,应无塌陷、破裂等缺陷,并应符合 4.6 滤芯结构完整
性的要求。
4.12.2 反向流动耐高压降
滤芯在额定流量和 160 kPa 压降作用下,应无塌陷、破裂等缺陷,并应符合 4.6 滤芯结构完整
性的要求。
4.13 耐液体腐蚀性能
温度为 60 ℃±5 ℃尿素水溶液浸泡 22 h 后,应无结构破裂、损伤或功能退化的明显迹象,并
应符合 4.6 滤芯结构完整性和 4.7 密封性的要求。
4.14 耐盐雾腐蚀性能
经 200 h 盐雾试验后,零件表面不应出现目视可见的白色或红色锈蚀、剥落等缺陷,并应符合
4.7 密封性的要求。
4.15 耐温湿度性能
24 h 循环测试后进行外观检查:不存在金属涂层氧化、标识模糊不清和滤芯变形等现象,并
应符合 4.6 滤芯结构完整性和 4.7 密封性的要求。
4.16 耐高低温性能
样件在-40 ℃温度下放置 2h后,以不小于 5 ℃/min 速率将温度均匀升至 85 ℃,在 85 ℃温
度下放置 2 h 后,再以不小于 5 'C/min 速率将温度降至-40 ℃,此为 1 个循环。如此往复,完成
60 个循环后,应符合 4.6 滤芯结构完整性和 4.7 密封性的要求。
4.17 滤芯端盖拉拨强度
按照上下端盖的表面积计算,滤芯端盖的拉脱力不应小于 0.17N/mm2 。
5 试验方法
5.1 测试条件
除非另有说明,性能测试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a)测试流体温度: 25 ℃±5 ℃;
b)测试环境温度: 25 ℃±5 ℃;
c)测试环境气压: 101.3 kPa±15 kPa;
d)测试规范中若无特殊说明,试验液应符合 GB 29518 柴油发动机氮氧化物还原剂尿素水溶液
(AUS 32)规范或其他供需双方确认的试验介质。
5.2 原始阻力测
按照 GB/T 5923 中 6.3 的规定执行。
注:连接管路要求应符合 GB/T 17486 的规定。
5.3 原始过滤效率测试
在额定体积流量下,按照 GB/T 35363 的规定执行。
5.4 容尘量测试
在额定体积流量下,按照 GB/T 35363 的规定执行。
5圃 5 清洁度测试
5.5.1 重量法
按照 GB/T 5923 中 6.1 的规定执行。
5.5.2 颗粒计数法
按照 ISO 16232 的规定执行。
5.6 滤芯结构完整性
按照 GB/T 5923 中 6.2 的规定执行。
5.7 密封性测试
按照 QC/T 772 中 5.1 的规定执行。
5.8 静压强度测试
按照 GB/T 5923 中 6.7 的规定执行。
5.9 耐液力脉冲披劳性能测试
按照 GB/T 5923 中 6.8 的规定执行。
5.10 耐冰冻能力测试
在试验前应对样件的外观及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在“准备使用”状态下,按其正常工作位置,
或按双方约定的状态放人试验箱(室)的工作空间内。如试验样品安装方式特殊,需配安装架时,
安装架的热传导系数应尽可能低。被试过滤器内充满(AUS 32)试压液,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a)在-40 ℃±3 ℃温度下保持 72h,将样件取出,置于室温条件下解冻 12 h 为 1 个循环;
b)应完成 20 个循环;
c)温度变化波形如图 1 所示:
d)如此往复,完成 20个循环后进行 4.7 密封性的试验。
5.11 耐振动披劳性能测试
振动测试的参数按照表 3 执行, X、 Y、 Z三个方向各振动 22 h。
5.12.1 按照 GB/T 5923 中 6.6 的规定执行。
5.12.2 测试过程应分为正向流动与反向流动 2 个步骤。
5.13 耐液体腐蚀性能测试
5.13.1 试验前应对过滤器的外观、滤芯完整性及密封性进行检测。
5.13.2 试验液体须符合 GB 29518 的尿素水溶液要求,装液体的容器干净且耐尿素水溶液腐蚀。
5.13.3 将被试过滤器完全放人试验容器中,使尿素水溶液完全浸泡被试过滤器。
5.13.4 将液体温度升至 60 ℃±5 ℃,保温 22 h 后,将被试过滤器取出。
5.13.5 对过滤器的外观进行检测后进行 4.6 滤芯完整性和 4.7 密封性的试验。
5.14 耐中性盐雾性能测试
按照 GB/T 10125 中性盐雾试验方法执行。
5.15 耐温湿度性能测试
5.15.1 在试验前应对样件的外观及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在“准备使用”状态下,按其正常工作位
置,或按双方约定的状态放人试验箱(室)的工作空间内。如试验样品安装方式特殊,需配安装架
时,安装架的热传导系数应尽可能低。
5.15.2 按照 GB/T 2423.4-2008 的方法 1 执行。
5.16 耐高低温性能测
在试验前应对样件的外观及密封性能进行检测。在“准备使用”状态下,按其正常工作位置,
或按双方约定的状态放入试验箱(室)的工作空间内。如试验样品安装方式特殊,需配安装架时,
样品架的热传导系数应尽可能低。将样件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检测,试验参数如下:
a)在-40 ℃±3 ℃温度下保持2h,将环境箱温度均匀升至 85 ℃±5 ℃,在此温度下保温 2h,再
将温度降至-40 ℃±3 ℃为 1 个循环;
b)温度变化速率不大于 5 'C/min;
c)应完成 60 个循环;
d)温度变化波形如图 2 所示;
e)如此往复,完成 60 个循环后进行 4.7 密封性的试验。
5.17.1 将滤芯上下端盖放人夹持器中,注意夹持器不能接触到滤纸(见图 3)。
5.17.2 将夹持器装人拉力试验机中,施加载荷并记录端盖脱落或破损的数值,加载速度小于
0.25 mm/min
6 检验规则
6.1 总则
每只产品须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后方能出厂。
6.2 检验类别
检验类别分为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6.3 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检验项目为 4.1 和 4.7。
6.4 型式检验
如遇下列任一情况,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的定型鉴定;
b)正常生产后,如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按产品审核质......
|